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陈垣与胡适学术上的“友谊比赛”

2018-03-31 07:47:1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蔡辉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陈垣与陈寅恪并称“南北二陈”,法国著名学者伯希和曾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陈寅恪则称:“盖先生(指陈垣)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即清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钱大昕)以来,未之有也。”

                                       
                         和罗斯福的女儿开个玩笑
   
    陈垣,字援庵,1880年11月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
    陈垣自小喜读书。陈垣16岁时,父亲曾花100多两白银为其购入《二十四史》。
1905年9月,《时事画报》在广州创刊,陈垣是编撰者之一。因美国拒绝废除《华工禁例》,致中国民间兴起“抵制美货”运动。恰在此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斯福)派女儿爱丽丝率多名高官巡游亚洲,表达亲善。
    爱丽丝相貌姣好,但性格夸张,行为奢侈。爱丽丝到广州时,《时事画报》四处张贴漫画《龟抬美人》,画两只乌龟抬轿子,上坐一美女,鼓动轿工拒绝给爱丽丝服务。清政府震怒,逮捕多人,后惮于民意,不了了之。《时事画报》不久停刊。
 
陈垣
                                当了几个月鲁迅的上司
 
    1907年,27岁的陈垣考入博济医学院,第二年因不满院方歧视华人,愤而退学,后参与创办光华医学院。1910年,陈垣毕业后留校任教。
    1911年2月,陈垣又与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鼓吹革命。
    1913年,陈垣当选众议员,从此定居北京。到北京后,陈垣加入梁士诒发起的广东公会。梁外号“了哥”,时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被戏称为“二总统”。宋教仁遇刺后,国民党分裂,梁士诒与陈垣等组成潜社,被称为“梁之私党”。
    梁士诒先后主持全国税务处、公债局等,陈垣都曾加入。1921年12月,梁任国务总理,陈垣任教育次长,代未到职的部长黄炎培主持工作,是鲁迅的上司,但不久便辞职了。
 
                             和胡适搞了场“友谊赛”
 
    到北京后,陈垣与马相伯交好。马相伯是著名学者,又是江苏省推举的议员。在马相伯介绍下,陈垣结识了著名学者英华(字敛之,即英达的曾祖父)。
    英华藏书极多,在香山静宜园主持辅仁社,陈垣去借书,英“倾筐倒箧”相助,恰好辅仁社正在做也里可温(元代对基督徒的通称,古人记载少且模糊)课题,陈垣仅用10天左右,便写出《元也里可温考》。英华读后,极表赞赏,将其出版。
 
陈垣(左)与胡适
 
    1926年,英华去世前,推荐陈垣接手辅仁社。辅仁社是1902年马相伯、英华联名上书罗马教皇,请求投资设立的“公教大学”。1927年正式更名为辅仁大学,陈垣在此担任了45年校长。
    1932年至1937年,陈垣兼任北大国学门导师,与胡适曾同事多年。1933年,二人因学术问题写信争了七八个月。最终二人谁也没说服谁,只是“聊为友谊的比赛”。
    辅仁大学向教育部申请注册时,按规定,必须有校董会,陈垣拉胡适当校董,胡适说“我是无神论者,怎么能当天主教大学的校长”,但还是帮了这个忙。
 
                                           
                        于大节处绝不苟且
 
    陈垣治学颇有世界视野,他曾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东京如何,没有提中国的。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
    陈垣治学极勤,曾用10年时间,读完3.6万册《四库全书》,堪称海内第一人。
    1937年,北京沦陷,为保护辅仁大学,陈垣无法南下。当时日本与德国是同盟国,辅仁大学校务长是德国人雷冕,罗马宗座在华代表蔡宁也是德国人,辅仁大学因此成了北方唯一未被日伪接管的中国大学。在陈垣先生周旋下,日方同意“文史各科课程仍用原有课本,不用日文教材;门外不悬挂日本国旗;日文不作为必修课”。
    在北方沦陷区中,辅仁大学是唯一的、国民政府承认学历的大学,故学子纷纷投考,1943年时,在校学生已增至4000余人。
    汪精卫叛国后,一次来北京访问,召见陈垣,陈垣称病不去,汪亲自登门拜访,拜帖只敢写“新会同乡汪兆铭”,不敢写官衔,陈垣不得已见了他。抗战胜利时,陈垣亲自站在街边,手执小旗迎接中国军队。
    1949年4月29日,媒体上发表了署名为陈垣的《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在信中说:“亲眼看到人民在自由的生活着,青年学生们自由学习着,教授们自由的研究着。”二人此后再无联系。
    1971年6月,陈垣先生去世,享年91岁。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