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开国少将、原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贵德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记者统计发现, 当年的1614名“开国将帅”到今天只剩下最后30名少将,他们年龄均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以上。
他17岁参军,开创抗日敌后“麻雀战”
公开资料显示,王贵德出生于1914年,福建上杭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提到王贵德,他的创立的“麻雀战”打法似乎为更多人所知晓。在其回忆录中曾提到,1937年11月26日上午9时许,敌步骑炮兵600多人的部队采用行军纵队,欺负我军没有火炮,以一路行军纵队大摇大摆地向范村走来,这时,我军七七一团八连二、三排各个战斗小组埋伏在北曲河北面山坡上,对进犯之敌展开了“麻雀战术”进行侧面射击,而且后续部队也同时受到打击。
这一天打了6个小时,而七七一团却无一人伤亡。“只听敌人炮声响,未见我军有伤亡,消灭敌人保自己,这次战斗真漂亮。”王贵德政委将战报报告到师部,刘伯承师长表扬了七七一团二营,称赞这是一次典型的消耗战。
王贵德
千名“开国将帅”仅剩最后30名少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开国将帅就是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被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记者查阅公开报道发现,聂荣臻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元帅,肖劲光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而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去年9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101岁。
截至目前,1614名“开国将帅”只剩下最后30人。
18名健在者年龄已达或超过100岁
在开国少将这一级,目前尚有30人健在,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近百岁。据统计,目前,1955年授衔的少将共有12人健在;1961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尚有7人在世;1964年晋升少将的军官中健在者共有11人。
记者梳理发现,如今30名健在的少将,其年龄都已经超过90岁,其中有18人年龄已达100岁或超过100岁。30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殷国洪少将,已经106岁,年纪最小的是王扶之,为94岁。
健在者仍在为国家建设发挥余热
1917年出生的向守志,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纵横沙场,南北征战,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历任团长、旅长、师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对于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接连打掉的“老虎”,向守志表现出了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的正义感。他在接受《解放军报》采访时怒斥周永康、徐才厚。
熊兆仁,1912年生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在解放战争中为迎接人民解放军主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6月,组织上决定时年71岁的熊兆仁离休。但他离休志不休,毅然打报告参加老区建设的“战斗”。有媒体报道,为了充分了解老区情况,熊兆仁像当年打游击一样,穿着便衣,背着水壶、干粮,到福建省每一个老区、大部分基点村调查研究。在他的主持下,种桑养蚕活动逐步从闽西走向了全省老区。
张玉华1935年入党,参与领导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参加胶东抗日第一仗——雷神庙战斗,他对记者说:“我从当连队指导员到当师政委,身边都有战友倒下。1951年,我们118师在朝鲜。那时,我任师政委。一天上午,师长罗春生和参谋长汤景仲在一个坑道召开作战会议,我和政治部主任张烈在另一个坑道开政工会议。突然,美机投下一颗炸弹,参谋长当场牺牲,师长负重伤,送到医院抢救无效也牺牲了。我经常想,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啊!”
老将军的生活很简朴。这些年,他先后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捐款50万元。他说,我这是报答人民的养育之恩,也是对国家尽一个老战士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