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他拍的

2017-11-18 22:55:24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龚新叶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现年81岁的摄影师翁乃强,已背着照相机打量这个世界逾半个世纪。双腿由于常年负重行走,有些变形。“年轻的时候,我到哪儿都背着3个相机,拍黑白的、彩色的、120大片子的,加起来好几十斤。当年毛主席坐着检阅车从劳动人民文化宫出来,沿着长安街走, 我就在后面追,直到毛主席回到天安门城楼上。”
 
 
 翁乃强,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
                             
                          拍摄《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翁乃强的照片里,那个特殊年代的氛围、声音和情调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看到某种历史的真实。”这些照片集结成册,便有了《彩色的中国》。
 
445张彩色老照片,在8万张彩色反转片里反复挑选出来。其中,70张作品原底,作为“无法复制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书中的第一张照片,名为《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是翁乃强的成名作。翁乃强回忆道:“1966年8月18日,密密麻麻的群众,每个人都高举着红宝书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也脱帽回应‘人民万岁’。红墙、白云、蓝天,领袖与群众,看着这一幕,我的手便不自觉地往快门上按了下去。没有构思,只能说是情之所至。”
    翁乃强的第一张照片,则要追溯到他28岁的时候。那年他还是《人民中国》杂志的一名小记者,组长给他分派了一项任务:去积水潭给一位大夫拍照。这组名为《积水潭医生》的照片刊登出来后,标志着翁乃强正式“入行”。                     
                                   
                             拍照不是当导演
   
    翁乃强的父母是福建人,随着南洋潮跑到印尼谋生,开了家照相馆,这是翁乃强摄影起步 的地方。“爸爸很爱国,虽然家在印尼,抗战时仍为祖国捐款,因此被日军抓到集中营,差点死掉。 
    15岁回国前,翁乃强一直在印尼的一所进步华侨学校念书。“那里有很多地下党,鼓励我们回国,我两个哥哥先后回国。新中国成立后,爸爸让我回国建设。我跟一群同学乘船回国时,正值抗美援朝,好多华侨在船上发起捐款,把携带的首饰、药品都捐了,我也把外婆送我的金戒指捐了出去,上面还刻着我的名字。”
 
翁乃强作品《大海航行靠舵手》曾创下中国单张历史题材摄影作品最高拍卖记录
 
    在翁乃强的书房里,除了照片,就是底片,但不论怎么找,也找不到他自已的肖像照。他说:“我长得不好看,也没有劳动人民伟大,不值得拍。”
    “别人想给您拍,也怕班门弄斧。”“不要摆拍就行。”翁乃强笑道,“以前,我的老师叶浅予最讨厌摆拍,人家给他拍照,让他坐这坐那,他就不高兴了,他说你们干吗呢,事儿这么多。不要去摆布人、导演人,要自然流露。我们那时候的农民,下田劳作穿得破烂,记者就不拍,非让他们换得确良的新衣服下水田,日本人一看就说是假的,哪有穿新衣服种地的?照片是有内涵的,要让读者从中读到时代的真实故事。”
 
仔细看底片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推行“乒乓外交”,在日本世乒赛后,中国队邀请了多国乒乓运动员来华访问,唯独没有美国。这引起了翁乃强的注意。“后来,美国有个叫科恩的乒乓球运动员上错了车,庄则栋正好在车上,科恩便跟他搭讪起来。这则消息传到了毛主席耳中,他决定邀请科恩,这是修复中美关系的重要举措,‘小球转动了大球’。”美国队抵京时,翁乃强前往拍摄。在清华大学,他拍下科恩与校长钱伟长交谈的画面。此后,中美故事不断,先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与毛泽东一起在天安门观礼,再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后来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直至中美建交。
   翁乃强抽出一组模糊的黑白照,那是1977年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球赛,看台上人声鼎沸,纷纷朝着入场口挥动双手,如果不细看,很难发现从那里走出一个人。“当时看台上突然骚动了,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感觉有大事要发生,立马拍了照,连光线也没调整,所以照片很模糊。结果是什么?邓小平复出了,入场口的那个人正是他。这就是历史的瞬间。所以别看一张照片里的画面是小事,它能提供很多信息,要细心敏锐地抓住它。”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