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关于《第五战区》:如果大地可以言语

2017-09-13 11:33:17 来源:齐鲁周刊 作者:常 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5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再次来到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看望我曾经采访的几位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并给他们送去我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第五战区》。2012年秋天,我到这里深入生活,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地寻找这些参战的老人。正是他们,和众多亲历过这场战争的许多老人们的讲述,使我得以完成《第五战区》这部“厚重”的作品。我自己觉得这部作品“厚重”,完全是因为在我的作品后面,密密麻麻地站立着无数这样的参加过抗战的老人们。在从济南去沂南的路上,望着路两边绵延的青山,新绿了枝头的树木,满目盛开的桃花和杏花,我一直都在想的是,在这片已经看不见烽火硝烟的土地上,如果大地可以言语,我们需要听见……什么?

                           
                       春暖花开的时节怀念他的那些战友
 
 
    汶河岸边的岸堤村,位于沂南县城的西北部,河水清澈的汶河在镇子前面默默地流过。从岸堤往西,毗邻的便是蒙阴县。1938年,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进驻到汶河岸边这个村子,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也迁住到了这里,位置就在汶河的岸边。当年的学校旧址,现在仍然原地保留着,门前就是流水潺潺的汶河。抗日游击英雄戴怀清,就住在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子里面。记得我到戴怀清老人家里采访时,恰好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老人居住的屋子里到处摆满了他亲手养植的菊花,一进屋就是扑鼻的清香。
                               
                      关于《第五战区》:如果大地可以言语X
 
    戴怀清年轻时的家境殷实,老一辈喜欢唱昆剧,家里曾经有一个四十多人的昆剧班子。1938年7月,八路军领导的山东抗日第四支队来到岸堤时,戴怀清正在上完小。他的老师马月如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所以八路军第一天来,他就“当了一名小干部”,带着几名同学去帮忙打扫屋子,进去看见东山墙上挂着第四支队司令部,刚打扫完,周赤萍就进来了。“周赤萍是当时第四支队的政治处主任。”老人说。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来到岸堤,成立了中共沂水九区区委,戴怀清的老师马月如被选为了区长,于是他也很快参加了联防队,后来一直跟随沂蒙大队打游击,仅他自己一个人,就打死了十多个日本鬼子,
 
微信图片_20170913113700.jpg
本文作者常芳和92岁的抗战老兵戴怀清亲切交流
 
     “有一年春上,日本人到村子里扫荡,村民和联防队的人都躲到了河对面的山上。下晚,村民估摸着日本鬼子走光了,都要回村子。民兵们就带头往回走。到了河边,我觉得村里情况不明,告诉大伙不能贸然过河。队友张路德说你们怕死吗?大伙被他一激将,就开始过河。走到河中间,近了,发现鬼子还没走,就和鬼子打了起来。咱们子弹不多,射击不好的不给子弹。张路德枪法好,也很沉着,他和一个鬼子互相瞄准,一块开了枪,鬼子被他打死了,但他自己也被鬼子打死了……”对于现在的人,这可以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但决不是另一个世界。老人在讲完联防队队友张路德这个故事后,说这些年一到春上,春暖花开了,他就会想起张路德,想起一起打鬼子时死去的那些战友们。然后,他沉默了好几分钟,之后站起身,去旁边桌子上拿给我一沓打印的资料,上面都是他这些年写的,回忆他们当年打鬼子的一些材料。
    我坐在老人身边,打开我带来的《第五战区》,找到有关他给我讲述的那些人物故事细节,让他看。我知道,书页上那些文字,一定会再一次,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让他深深地怀念起他的那些战友,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抗日烈士们……
    老人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但仍然和我当初来采访他时一样,耳聪目明。现在,他的生活由儿女们悉心照顾着,也算安逸幸福。他现在每天要做的事情,除了养养花草,就是坐在那里,一份一份地翻看《参考消息》。
                           
                 向一个抗战老兵致敬的一万条理由
 
    来到孙祖镇的乔家庄时,已是午后三点多。春天午后的乡村,到处充满了温熏的阳光和属于乡村的静谧。沿途路边的杨树都在静静地开着花,绽放着新鲜的毛茸茸的叶子,几棵高大的榆树上,每根枝条上都结满了翠绿的榆钱。在早些年的春天里,榆钱是乡村里很多人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2012年我来采访抗战老人徐乃荣时,他首先给我说的,就是在抗日那些年,他们经常会饿着肚子去打鬼子,有时候两天都吃不上东西。“要是看见了榆钱,能捋一把塞进嘴里,比吃锅饼都还香甜。”他说。
                                
                   关于《第五战区》:如果大地可以言语
 
    我们停下车,刚往前走几步,就看见了徐乃荣老人。因为之前乡镇里打过电话,所以,他就拄着根桃木拐棍,在孙子的陪同下,亲自到村口来等着我们了。要知道,这可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了。我心里暗自愧疚着,慌慌张张地跑上前去,挽住了他的手,随着他穿街走巷,一起往他家里去。老人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如果是一个不知道他年龄的人到他面前,见着他现在这种精神头,是决不会想到,他已经有着一百零五岁的高龄。
    这天气温很高,大概已经超过了二十度,但老人还穿着棉袄棉裤。他边走边告诉我,他这些年年纪大了,开始怕冷了。“以前不这样,打鬼子那些年,就是冬天里不穿棉裤,满山遍野地跑,睡在山里头,在雪地里趴着,也不觉得冷。”他的手非常温暖,步子也迈得相当稳健。我握着他的手,和他并行朝前走着,心里想像着,他虽然个头小,但年轻时候扛枪打仗的样子,肯定也非常威武,勇猛。
    徐乃荣老人是1938年参加的革命,1939年加入共产党,1941年去位于滨海十字路的抗大学习,1944年担任了县抗联主任。他说,八路刚来村里时,在村里刷标语,叫他帮忙找凳子,提靛青水,问他知道共产党吧?他说知道,到岸堤去给八路军送过给养。后来八路军“撒种子,扎根,宣传群众入党,打鬼子,”他就加入了。“打鬼子保家国的事,怎么能不干。”
 
 走访抗战老兵徐乃荣
 
    我来采访他时,他那几天正在生闷气。原因是他一个弟弟去世了,但墓碑上的碑文刻错了几个地方。一处是他弟弟入党的年份,1942年被刻成了1940年;另一处是基干团长,被刻成了民兵连长。徐乃荣看了,坚决不同意,要家人用电打磨机将错误的地方磨去,重新刻,说共产党最讲究的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特别是入党的年份,坚决不能出错。他的弟媳妇不愿意修改,觉得已经刻上了,磨去再修改就不好看了。两方人争来争去,最后,还是把原来的碑文打磨掉,重新刻了。
    那天采访后回到沂南县城的住处,我专门写了一篇日记,记录下了发生在老人家里这件事情。那次,记得讲这件之前,老人刚给我讲完他们上战场之前,做战前动员的事情。说战前都要先讲死。“打仗能不死人吗?当兵死了,就是为人民,为革命。”只是现在,我不知道曾经发生在他们家里的这件事情,他的家人们后来有没有完全理解他。
    老人识字不多,但我还是把《第五战区》送给了他。因为在那些字里行间,也有着他抗击敌人的身影,有着我们要向一个抗战老兵致敬的一万条理由。
                                   
                     他们寂静等待的时间也许过长过久
 
    《第五战区》的创作背景,是被国民政府嘉奖为“开抗战胜利之先河”的临沂阻击战。这是中国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鼓舞了士气,打破了装备精良、所向披靡的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保证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大捷。可实际上,临沂阻击战好像是一场被遗忘了战役。人们只记住了台儿庄大捷,记住了在台儿庄大战中壮烈殉国的那些将士,却鲜有人去记起在临沂阻击战中牺牲的那25000多名官兵。
                                 
                     关于《第五战区》:如果大地可以言语
 
    我此次前去看望这些抗战老人,给他们赠送《第五战区》的最后一站,选择的是葛沟镇的西安乐村。葛沟镇在建国前曾属于沂水县,建国后在行政上隶属于沂南县,几年前又划归了临沂市的河东区。葛沟阻击战是临沂阻击战的一个重要阵地,而西安乐村又是葛沟阻击战的一个主要阵地。而且,西安乐村是我动笔写《第五战区》之前,采访的最后一个村子。因为仅仅在这一个村子里,就埋葬着近五百名在临沂阻击战中殉国的中国军人。现在,他们已经寂静地,在这里长眠了七十七年,我们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家乡在何处,他们的名字叫什么。
 
微信图片_20170913113637.jpg
(资料图)
 
    我决定带着《第五战区》来到这里,来到这些军人长眠的地方,来到他们面前,实在是想默默地告慰他们,这些我不知道他们名字的将士们,他们寂静等待的时间也许过长过久,但是,他们为此付出生命,长眠于此的这块大地,却一直都在紧紧地拥抱着他们。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