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马兰惊雷:中国核试验基地诞生往事

2017-09-01 16:57:4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米艾尼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马兰核试验基地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它是一个神秘而特殊的存在。随着档案的陆续解密,我们能够讲述一下“马兰人”和马兰基地的故事了。

                            最初的攻关 
    1960年初,上万名解放军官兵、工人云集戈壁滩,马兰核试验基地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正式开始。
   负责两弹工程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在1962年9月正式向中央提出了“两年规划”: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为了强有力地领导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制,中央特别组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部门,叫做中央专委。中央专委的全称起始叫做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后来随着工作的发展改称中央专门委员会,这个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央专委全面负责两弹工程。
    10月10日,钱三强在国防科委大楼里向聂荣臻、罗瑞卿、张爱萍等领导汇报推荐学者程开甲挂帅,进行核试验靶场的技术准备工作。程开甲没有犹豫。中央立即组建核武器研究所(后称21所)。
    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原定是进行空投试验,但是空投实验容易带来测量和瞄准上的困难。
    在一次讨论核爆炸方式时,周恩来问如果直接空爆,数据能否取得下来?程开甲提出,应该以百米高塔上爆炸的地爆方案,代替原本的空投方案。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先在地面上的铁塔进行核爆炸试验。
    1963年3、4月间,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张蕴钰在罗布泊进行了几次现场勘查,在原定的空爆试验中心以东地区选定了三个点,制定了三个方案,最后,第二方案被确定通过,地面核爆炸实验完成了工程定位。爆心点的准确经纬度,至今仍然是不被公开的秘密。
基地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进行爆心铁塔的设计和建设。没有任何资料,工程技术人员只有从西方公开发表的文章和照片中寻找一些启发。最后,铁塔的设计参考了法国杂志上的一张照片后,做出了自立式塔架方案。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铁塔只有30多米高,而罗布泊的这座铁塔设计为102米高。
                       最后的准备
    1964年4月,罗布泊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打猎队”。7名战士在罗布泊最荒凉的地带徒步巡逻,半年时间走了8300公里。队伍的任务一是防止敌对国空投空降搞破坏;二是查清场区外围的地形地貌;三是清出厂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员。此时,中南海里正在为核试验确切时间的确定灯火通明。周恩来在西花厅召集贺龙、陈毅、张爱萍、刘杰开了一次极为秘密的小会,传达了他和毛泽东、刘少奇研究的决定:按照早试方案部署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 
 这个高度机密的决定,中央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根据邓颖超后来的回忆,在第一颗原子弹发射前,周恩来对她也是守口如瓶。
    9月,一列安保级别空前的专列,从位于青海金银滩的原子弹生产基地221厂驶出。
专列车厢里放置着试验所用的核弹部件,各个车厢都装有通信和空调设备,为了保证安全,防止火花,检车使用的小铁锤都换成了黄铜锤。
   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首次核试验的爆炸威力为2.2万吨TNT当量。
 
                                 
      程开甲(中)和科学家们
 
    罗布泊在几十年中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1996年7月29日,罗布泊进行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那天,我国政府郑重地发表声明: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作为最后一次核试验的总指挥、马兰基地的第八任司令员马国惠在这里度过了30年。“基地最多时达到四万人,直到最后一次试验时,马兰基地还有一万多人。”马国惠说。
    很多基地工作人员,在“隐姓埋名”干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后,过着平凡的生活。
 
原子弹被运往铁塔.jpg
原子弹被运往铁塔
 
 
    今日的马兰基地仍旧是一片军事禁区。基地生活区西门边不远处,有一座安静的陵园, 埋葬的是在马兰核试验基地牺牲的人。很多两弹元勋和历任司令的骨灰,也都留在了马兰烈士陵园里。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