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沂蒙“红嫂”,你知道多少

2017-08-24 18:25:0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齐鲁晚报 作者:赵新兵 王齐 刘宝森 娄辰 王阳 张世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70多年前的战争年代,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用乳汁和小米粥哺育革命,用小推车推动历史,唱响一首抵御外侮和全国解放的悲壮之歌。

    追寻“红嫂”足迹,一桩桩动人的事迹再一次呈现。
    沂蒙山区腹地,挡阳柱山脚下,沂水县桃棵子村满眼苍翠的山坡上,“红嫂”祖秀莲的坟前,一块特殊的石碑静立40年,上面刻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1年,在挡阳柱山上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侦察参谋郭伍士执行任务时被日军发现,子弹从他嘴部射入,从脖后钻出,凶残的敌人又用刺刀在他身上连捅数下。九死一生的郭伍士苏醒后,爬到了约一公里外祖秀莲家门前,被她奇迹般救活。
  70多年过去,祖秀莲生前居住的老屋仍在,屋内一个土炕被两个灶台熏得发黑,阳光透过窗户栅栏,落在炕上。郭伍士获救后躺在这里,喝下了第一口救命水。他在回忆文章《人民,我的母亲》中写道:“(她)把自己像藏金银一样藏的一点面,一回拿出一点来,做成面糊糊来喂我。我吃了面糊,她把锅上的煳锅巴用水泡下来,给大爷吃,而她自己却吃糠团子。为了给我补身子,她竟然把自家唯一的母鸡也杀了。”
 
记者在临沂市沂南县寻访到五位老“红嫂”,依次是高振荣、马乾文、张淑贞、王春桂、谷荣仓(从左至右)
 
  1947年,郭伍士因伤病复员,本该回老家山西的他,决定用自己的余生报恩。他挑着一只酒篓,历经8个寒暑,踏遍了八百里沂蒙,像着了魔一样边卖酒边寻找救他的那个“张大娘”。当再次见到祖秀莲时,郭伍士双膝跪地,大声呼喊着:“娘!娘!”从此,郭伍士在桃棵子村落了户,为老人养老送终。
    战争年代的沂蒙,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柔情似水的“哑巴奶奶”明德英,用乳汁救护小八路;芳骨如钢的李桂芳,带领31名妇女肩扛门板,水中架起“火线桥”;深明大义的“沂蒙六姐妹”,日烙煎饼八百斤拥军支前;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创办了战时托儿所, 抚养革命烈士后代……   
    今年105岁高龄的张淑贞,让人很难想象,端坐在沙发上的瘦小身躯,在70多年前,曾做出了怎样的艰难抉择。为了照看革命后代,她们把自家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一边吃糊糊汤,把奶水喂给年龄小、体质差的托儿所孩子。几年时间,张淑贞家先后有4个孩子夭折,她们所哺育的革命后代,却一个也没有少。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曾问她,当时为什么那么狠心?她说:“自家的孩子,没了还能生养。同志们的孩子要是没了,恐怕就没有了血脉,咱舍上命也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
   自建纪念馆记录“红嫂”历史的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既是“红嫂”精神的受益者,更是“红嫂”精神的传承人。
  1997年下岗后。朱呈镕颓废了好一阵,但想想“红嫂”骨子里那股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劲儿,让她决心重新创业。14年来,朱呈镕把拥军当作永不下岗的职业,先后走访300多支部队。因为拥军,朱呈镕有了许多“兵儿子”,被誉为“新时期的沂蒙红嫂”“最美兵妈妈”。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资料照片)
 
  “沂蒙六姐妹”之一的伊淑英在弥留之际,紧紧握着朱呈镕的手,若有所托,“你来了我就放心了,一定要把‘红嫂’精神接力棒接好,传下去’。”
    95岁高龄的“红嫂”高振荣回忆起丈夫李家才时激动地说:“千辛万苦不回头,永远跟党走!”李家才在解放战争时期,曾6次带领民工推着独轮小推车参加支前工作。陈毅元帅曾高度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至今,每当有部队训练路过临沂一些乡村时,当地百姓仍像战争年代那样,把煮鸡蛋和干粮塞到战士手中。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这首战争年代诞生在沂蒙山区的《跟着共产党走》,传唱至今,道出了当地老百姓对共产党的信仰。

 

祖秀莲与“兵儿子”郭伍士。(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