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旧闻解密
投稿

许世友夫人:婚礼上“笑对丈夫枪口”成佳话

2017-07-19 15:55:53 来源:北京文摘 作者:卫张宁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的夫人田普同志,于2017年6月30日10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田普原名田明兰,自幼家境贫寒。和自己的丈夫一样,田普也是一位老革命,她曾担任江苏省委信访部原部长、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原工程兵某科研所副政委等职务。
  1939年,八路军五支队(胶东五旅)离开胶东时,年仅15岁的田普,毅然决然报名参加八路军。她先是在五支队被服厂当工人,后在宣传队工作。正是在胶东的土地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许世友。
  1941年春,36岁的许世友率领清河军区独立团挺进胶东,从此拉开了他在山东战斗生活16年的序幕。当时的许世友,已经经历了两次婚姻,整日忙于带兵打仗,生活上无人照料。后经人介绍,许世友认识了当时在工厂工作的田普。
  战争年代的爱情,别有一番味道。两人的定情信物,是一双拥军鞋和一颗子弹头。在收到田普亲手做的“拥军鞋”后,许世友赠送给心爱的姑娘一颗子弹头。
  他说:“我一无所有,只有这颗小小的弹头,送给你做纪念。这是万源保卫战时,敌人打进我肩膀里的,我用刀尖划破皮肉把它抠了出来。这么多年,一直带在身边。”
  相恋两年,1943年春天,一次战斗之后,许世友和田普举行了婚礼。两人的婚礼十分简单,却也非常精彩。许世友是少林出身,一身功夫,此外枪法也十分了得。婚礼上,便有人提议许世友表演枪法。许世友走到妻子面前,笑着说:“小田,你来给我当个助手吧!”
  接着,婚礼场所转移到室外的场坪上。许世友把来宾献的花分成三束,分别放在新娘的两肩和头顶,并安慰新娘:“你不要怕,千万不要动,咱俩为来宾开开眼,助助兴。”
  对丈夫十分了解的田普满面笑容,点了点头。这时,许世友疾步离开新娘五六步远,掏出驳壳枪指向了新娘,随着“叭、叭、叭”三声枪响,花儿已经从新娘的头顶和双肩坠落下来,在场众人无不拍手叫绝。
  解放战争时期,田普担任许世友的生活秘书。许世友转战各地,两人常年分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两人方才团聚。
  1953年,许世友又被毛泽东点将赴朝鲜作战。临出征时,田普即将分娩,但她并无怨言,只是要求丈夫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许世友则豪爽地说,生女就叫“抗美”、生男就叫“援朝”。当许世友凯旋时,小援朝已经3岁了。
  1955年,许世友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田普也前往南京工作,出任江苏省委信访部部长。本来,许世友不同意她出来工作,因为家务已经够累的了。但田普总想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她说服了丈夫,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
  田普与丈夫婚后相伴四十余年,许世友生前曾感叹地说:“田普是我一生的忠实伴侣。”并声言来世还要做伴侣。
  1985年,许世友因病去世。田普发文怀念丈夫时写道:正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我们相识了。记得当我第一次在胶东五旅相识你时,对你还有些敬畏,但你那许多传奇般的英雄事迹却深深激发了我,其后几十年内,你成了我的严师诤友。
  丈夫去世后,田普仍然致力于传承丈夫遗志。她将许世友的《我在红军十年》、《我在山东十六年》以及其它有关文章汇编成《许世友回忆录》,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她还组织了写作和摄制班子,以许世友童年为主线,拍摄了上下集电视剧《少年许世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2013年12月,已经89岁高龄的田普,拖着刚刚病愈的身体,为筹建中的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题写了“红色胶东,军民情深”八个大字。
    她曾经这样评价过世的丈夫:你没有留下万贯家产,但却留给了党一颗光明磊落、赤诚的忠心,留给了人民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话,正是这对革命伴侣一生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