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赦赦有名。这支部队有“百将团”,有“临汾旅”,在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
刘邓大军的“无敌铁拳”
第十二集团军的根儿是黄麻暴动后成立的红军第七十四师一部、抗日战争中成立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一部和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一部以及河北抗日义勇军冀察游击队一部。
1945年10月15日,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组成的韦(杰)张(国传)支队、石(志本)何(柱成)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和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直属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王宏坤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委,下辖第十六、第十七和第十八旅,这就是第十二集团军的前身。
六纵成立后,很快就成为刘伯承手下的一支主力部队。1946年9月,定陶战役发起前, 刘伯承、邓小平主持作战会议,刘伯承问各个纵队的司令员、政委:“这一仗能不能打?敢不敢打?”会场上一时沉默。六纵的代司令员王近山站起来,操着浓重的黄安口音说:“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和政委商量了,六纵坚决要求打,打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在作战中,王近山率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六纵先在韩集歼敌伤敌1500余人,后又与敌人血战大杨湖,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名声,为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三师立下首功。
在挺进中原时,六纵政委杜义德指挥部队强渡汝河,杀出一条血路掩护野战军领导机关安全突围。
1948年7月,六纵又以“刀劈三关”的大胆战法一举攻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战后第十七旅四十九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
1949年2月9月,参加淮海战役之后的六纵在安徽蒙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王近山任军长兼政委,参加渡江战役和进军四川,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重庆。
1950年12月,第十二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此时,原隶属第十一军的第三十一师(该师一○一团前身为红军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抗日战争中是名震太行的一二九师七六九团)编入该军。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中,第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在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处被敌军重兵包围。他们不仅成建制突围返回,还俘敌240名,创下战争史上的奇迹。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该军共歼敌约50万人。先后涌现出杨春增、伍先华、胡修道等著名战斗英雄。
20世纪60年代初,第十二军又创造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为全军开展的“大比武”运动蹚开了路子,作出了贡献。
1 9 8 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集团军,军部驻在江苏徐州。
集团军内有个“百将团”
第十二集团军有个“百将团”,124颗将星从这个团里冉冉升起。有共和国大将徐海东、王树声,上将王宏坤、陈锡联、洪学智、刘震、许世友、韩先楚、王新亭、陈再道、王建安,中将王近山、杜义德、王必成、郑维山等。
这些将领多出自鄂豫皖根据地。这就要追溯到这个团的诞生地黄安、麻城。
1927年11月13日晚,汇集在黄安七里坪的工农起义军千余人,冲向了黄安城。参加暴动的队伍中的一部分,就是“百将团”的老底子。
抗日战争中,由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火烧日军机场,创下了“步兵打飞机”的著名战例……
徐向前亲书“临汾旅”
在第十二集团军,不仅有“百将团”,还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临汾旅”。
临汾是晋南军事重镇,设防严密坚固,易守难攻。
第十二集团军前身为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左图为第六纵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右图为六纵改编的第十二军首任军长兼政委王近山
二十三旅教导大队二队和旅工兵连开始艰苦劳作,挖掘两条破城主坑道。为了对付敌人外壕和“反坑道”,他们挖掘的坑道要不断拐弯,同时为了向外运土,战友们以弹药箱代拖车,以双膝代脚,赤身裸体地来回爬行。
经过26天的艰苦作业,两条坑道挖成了。一号坑道长117米,二号坑道长115米。5月16日黄昏,旅长黄定基冒雨指挥坑道作业的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运送和装填破城炸药。为了防止炸药淋湿,他脱下身上的旧棉衣,盖在炸药上。3个小时后,装填炸药完成。5月17日晚上7时,一阵闷雷似的巨响后,整个临汾城大地颤动。城墙被炸开两个大缺口,攻城部队吼叫着从缺口突入城内。守敌头目梁培璜在混战中逃出临汾,第二天也被生擒。
临汾战役是一场攻坚战,此战的坑道作业,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人民军队攻坚作战的战史上是罕见的。由于二十三旅战功卓著,徐向前提议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命名该旅为“临汾旅”。在八纵队的庆功大会上,徐向前亲自将写着“光荣的临汾旅”横幅奖旗授予二十三旅。
新中国成立后,“临汾旅”又在朝鲜战争、国防建设、抗洪抢险等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名震华夏的精锐部队之一。他们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国家元首、军政要员和贵宾,向世界展示我军威武、文明、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成为“中国陆军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