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投稿

天津“抢人大战”

2018-06-11 14:45:48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徐佳鸣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抢人大战”正愈演愈烈。

    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正式宣布“参战”,借当天主办“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契机,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发布了“海河英才”计划:“本科学历40岁以下、硕士学历45岁以下、博士学历无年龄限制”,“无产权房、无就业单位”,可在指定服务机构进行集体落户存档”。这意味着在满足学历条件情况下,不用缴社保、不用居住证、不需要有工作,就可落户天津,
 
 
    巧合的是,同一天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孟玮也谈到了各地的“抢人大战”现象,她指出“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孟玮澄清,各地重视人才引进,并不意味着我国缺乏劳动力。据了解,从现在劳动力人口总量来看,目前我国16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保持在9亿数量级,而且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升,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较大。
 
                                   
                                “抢人大战”背后
 
    天津的“抢人”政策中,有一项承诺是“3个工作日内反馈对落户申请的审核结果。”据天津媒体报道,“海河英才”计划一发布,从5月16日中午12:30到17日早上8:30,20个小时的时间内,已有30万人通过“天津公安”APP办理落户申请。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刘俊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想到天津作为直辖市,也这么早就加入人才争夺行列。这或与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吸引华北地区人才赴津,适度刺激天津楼市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来,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杭州等至少二十余城为“留住人才”相继出台政策。其中较为激进的是西安,在2018年3月22日提出“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据媒体报道,政策宣布当日,就有8050人迁入西安。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付一夫认为:“抢人大战”背后是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
 
 
    天津落户政策并非最犀利,南京、武汉、成都、长沙都有类似凭学历、在一定年龄下、直接落户的规定,其中武汉力度最大,规定40岁内、本专科学历都可落户。
    但天津,是第一个这样操作的直辖市。作出“抢人”决定之前,天津的GDP增速已经下滑,在“挤水分”的政策背景下,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天津市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仅为1.9%,全国垫底。同时天津的常住人口也在减少,据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初,天津常住人口为1556.87万人,与2017年相比,减少5.25万人。
    克而瑞房产信息网数据还显示:天津市2018年1季度房地产销售计171万㎡、15655套、271亿元。处于2012年2季度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5月4日,天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讨论了加快引进各类顶尖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
    刘俊振副教授也是天津市民,他认为天津这番吸引人才计划,若能在北京之外,以其直辖市教育、医疗、社会建设、文明程度等要素对华北地区人才产生强吸引力,是好事,但同时需要注意人口涌入可能带来的社会负担。
 
 
                                     引人更要留人

   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的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支持大学生落户,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是对过去’重物轻人’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的一个调整。”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强调。

   人力资源宝贵,错配乱配却会带来问题。 就在大规模“抢人”之后,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高考移民”等投机心态。西安4月发布《2018年新落户人口适龄子女就学实施办法》,规定“3月23日后落户西安人口,须在原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录取;2017年11月21日以后的新落户人口,须回原户籍所在地参加2018年高考”。

    有深意的人才政策如何避免落入“炒楼”、“救市”的窠臼?孟玮指出,目前我国高学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经济布局、产业集聚还不够协调,产教融合的程度也还不够紧密,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此前指出,地方政府期待的人才效应,“并非仅靠大把撒钱就能实现”。
    杨宜勇评价道:“当下,这些社会的中流砥柱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处安身立命的居所。”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为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将加强新时代人口流动趋势的特征研究,积极谋划人口减少区域的发展问题,及时提出完善人口流动的有关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