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舞”、“抖肩舞”、“海草舞”……对于经常使用“抖音”的人来说,这些新词并不陌生。在这款App上,五花八门的短视频有着让人“上瘾”的魔力,无聊时刷一刷,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但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样的用户黏性就成了一种原罪。最近,一篇名为《抖音,请放过孩子》的文章在网上走红。文章指出,抖音不仅会让孩子上瘾,抖音上的许多短视频,对未成年人也有十分负面的影响。
判断力不足 易造成身心伤害
根据抖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抖音的主要用户为35岁以下的人群,占比90%。当成年人在睡前无聊地刷抖音时,一些“00后”已经成了抖音的“重度围观者”。
杭州一位三年级班主任在班里做了个问卷调查,发现全班34人,有21人看过抖音,其中有4人还上传过自己的短视频。
除了“围观”,一些孩子甚至成了家长录制短视频的道具。稍有不慎,孩子就成了“受害者”。
今年3月13日,武汉江岸区的王先生在刷抖音时,发现一套十分有趣的亲子互动动作――“双人翻跟头亲亲”。王先生平时就喜欢与儿子玩亲子游戏,特意拉来3岁的儿子一起模仿。两人面对面站立,孩子低头弯下腰站在他前方,并将双手从自己腿中间伸出,王先生抓着儿子的双手用力向上翻转180度。结果孩子摔到了地上,直喊胳膊肘疼,一碰手臂就哭闹得更厉害,王先生赶紧将孩子送往武汉儿童医院。经过医生的治疗,孩子的胳膊恢复了活动,王先生则十分后悔。他表示,只是觉得这个动作很好玩,没有考虑到危险性,现在特别后悔。
打开抖音软件就能发现,除了一些“危险动作”之外,还有不少恶搞视频。比如将胶带贴在门框之间绊倒他人、用小道具吓唬婴儿等。不少网友觉得,抖音在利用这些视频吸引粉丝的同时,也在给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抖音官方也回应称,他们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开通直播。一旦未成年人直播,无论是未成年人自己直播,还是家长在直播,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进行阻断。
承担社会责任 视频内容宜分级
尽管抖音声称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上面的一些易被未成年人模仿的内容还是引起了公众的诟病。
记者注意到,“模仿他人”是抖音短视频的一个主要门类。例如模仿演员张嘉译的“社会步”就成了一种时尚。但实际上,张嘉译走姿特殊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因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所致。在今年3月的一场颁奖典礼上,主持人沈梦辰公然模仿张嘉译走路,就引起了网友“炮轰”,最后不得不在微博上道歉。
有网友指出,抖音还有一些类似早恋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元素,作为平台方,抖音应从内容审查上严格把关。
抖音方面称,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标准,从严控制违法内容上传和放出。同时,他们还按照积极正向的三观及社会责任、公序良俗角度制定审核标准,杜绝低俗、哗众取宠等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内容。
在引导上,抖音的办法是对优质的内容挂上精选的标签,通过官方账号定期输出优质内容合集。同时,他们正在研究视频分级系统,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所能浏览的视频。
4月10日,抖音还上线了防沉迷系统:用户使用超过90分钟,系统中会出现一行文字,提醒用户注意时间。如果用户单日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系统就会自动锁定,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才能使用。
抖音方面表示,自从防沉迷系统上线之后,平均用户的单日使用时长下降了10%左右,降幅比较大。“防沉迷功能对抖音的产品数据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防止沉迷其中 需要各方努力
根据国外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15日至3月7日,抖音已持续霸占中国App Store单日下载量榜首共16天。国内一家移动应用云服务商“极光大数据”显示,抖音的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至29岁之间,占比达60.7%,其中,19岁及其以下用户占20%。
对于抖音出台的这一防沉迷系统,不少网友认为,此举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用途,但对于那些玩父母手机的未成年人,父母掌控的密码可以很好的控制他们的使用时间。不过真正的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抖音方面也表示,防沉迷系统和时间管理系统就是他们“保护”未成年人的一项举措,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家长和平台一起努力。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谈到未成年人玩抖音的问题时表示,家长和平台怎样引导未成年人成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