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DNA鉴定的人很少,一个月只有一两例。2005年以后,私人委托做亲子鉴定的人数激增,到现在达到每年近一万例。”鉴定师邓亚军,从业十五年。作为中国第一批DNA鉴定师,她亲身经历了这项技术从饱受质疑到逐渐被国人接受的全过程。
另一位从业十年的DNA鉴定师戴维,从去年8月起开始在天涯社区发帖,记录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与故事,反响热烈。
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戴维和邓亚军目睹了不同人生中的背叛、谎言、挣扎、隐忍,还有一些柔软与温情。
“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们中心共计做了1600例亲子鉴定,排除亲子关系的占总体比例的28%;2006年做了2700多例,排除亲子关系的所占比例为22%;2007年一共做了3000多例,比例为26%。
后来,这组数据公布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有人对我说,你们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许多媒体批评我们,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有违伦理道德。
现在没有人再来指责我们这些鉴定机构的道德水准不够了,大众对DNA鉴定这项技术逐渐认可、接纳了。
前两年,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女孩来到我们鉴定中心,她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怀孕了,但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年轻女孩把跟自己发生过关系的4个男人一起请到了鉴定中心。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4个男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年轻女孩对我说,鉴定出来孩子是谁的,她就跟谁结婚。
邓亚军
我们单位的同事,生了孩子都会自己偷偷摸摸地做鉴定。他们孩子满月的时候,我问他们做亲子鉴定了吗,他们说早做过了。我觉得不能说是他们在怀疑,而是一种职业习惯吧。
除了亲子鉴定,现在还会有人来给动物做鉴定。有个内蒙的农民家母牛下了小牛崽,被别人偷走了,他想要证明这头牛到底是谁家的。做一次鉴定要花几千块钱,他说自己“不争馒头争口气”。
在众多来鉴定的人中,有一个男人让我印象深刻。鉴定结果显示,孩子不是他的。拿到结果以后,他很平静,没有丝毫怨恨,而是说了一句:“要是我妻子知道了,她该怎么办哪?”
这样的反应让我和同事们感慨万分,无论人心多么复杂,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人心深处最温暖的地方。
戴维:从匪夷所思到习以为常
触发我动笔写作的直接原因是委托人陈诚(化名)。言谈举止十分敦厚本分。
拿到鉴定结果后,陈诚一下子瘫倒在地,放声大哭。情绪稍微平复后,陈诚告诉我,这已经是妻子第二次出轨了。前几年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鉴定后发现不是他的亲生骨肉,在妻子的再三保证下,陈诚选择了原谅。然而妻子却再一次欺骗了他,又生了别人的孩子。陈诚彻底伤了心,鉴定结果出来第二天,他跟妻子离了婚。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离婚才一周,妻子就跟她的初恋情人领了结婚证。
这个故事促使我开始写作,我觉得不相爱的人勉强在一起,婚后出现出轨等问题的概率太大了。许多来鉴定的人原本认为,在感情中只要不断付出,哪怕对方并不爱自己,但只要自己付出得足够多,对方也会被感动。可目睹这么多故事后我才明白,他们付出得再多也只能感动自己。
还有一位58岁的钱先生,他早年离异,独自生活多年后遇到现任妻子,结婚时他53岁,妻子31岁。当时妻子带着一个16岁的孩子,说是和前夫生的。结婚一年多,妻子就给他生了个儿子。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钱先生发现,儿子的眉眼没有一点自己的影子。
鉴定结果很快出来,孩子的亲生父亲是妻子带来的不到16岁的“儿子”。
看到鉴定结果,钱先生号啕大哭。
我最初遇到这样的事情,常常会和委托人一起难过,他们哭诉时,我会禁不住想,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可怜的人。可随着从业时间越来越久,见到的匪夷所思的事情越来越多,最初的“感同身受”似乎变淡了,觉得“不过那么回事儿”。
DNA鉴定结果揭开的往往是委托人内心最隐秘的伤疤,他们很痛苦,想找个人倾诉,但“家丑不可外扬”,我作为鉴定师就成了他们的最佳倾诉对象。
钱先生后来找我倾诉,妻子根本没有结过婚,没生过孩子。那个16岁的少年其实是她的恋人。两人因家人反对,相约私奔,进而决定让女方嫁给钱先生。他们还合计着,等到钱先生过世,继承钱先生的家产。鉴定结果出来后,妻子和小男友搬出去另住了,听说后来小男友的家人过来把小孩子接走了。妻子给他留了一封信,称这辈子对不起钱先生,下辈子定会报答他。
当时钱先生还觉得妻子是善良的,没想到后来妻子以尚未离婚为由回来找他要钱,一开口就是五十万。经不住妻子的再三纠缠,钱先生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给了对方三十万。
听到看到世间种种悲欢离合,我还是觉得,除了极个别的确实是本性恶劣之外,绝大部分的都是有苦衷的。实际生活中想要遇到这些情况,几乎不可能,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平淡又温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