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比一句“我酒精过敏”在酒桌上更令人扫兴了。 每次讲出这句话,吴坤不好意思的表情都让它显得更像托辞。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他在同学会上被怂恿喝了一小杯,然后全身发红、几近休克。从此滴酒不沾。
世界过敏组织的报告称,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预计在20年后,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患上过敏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过敏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相比于肿瘤研究的日新月异,“在过敏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还在步发达国家30年前的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过敏科主任郭胤仕说。
各种过敏
有人是糖尿病,却对胰岛素过敏;有篮球教练,居然一运动就过敏;有人对橡胶过敏;有人对金属过敏;有人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开玩笑诉说自己简直就是酒店的“螨虫人肉检测仪”……
“过敏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人体会都不一样。”22岁的闵岩,有20年过敏史――记事起就不停咳嗽;食谱变得越来越窄,海鱼吃了会犯,香菇吃了也不行;还从来没有做过“值日生”。他有过敏性结膜炎,每次进游泳馆都要向医务室解释自己不是红眼病,不会传染;他还有异位性皮炎,“几乎全身每个地方都在痒”。你知道不能挠,越挠只会越严重,但就是无法入睡。“这种时候我就选定一个范围,今天我就放弃这一块了!尽情挠吧!”次日,血肉模糊。
“在遇到我之前,我男朋友说没见过一个人能一下子把一整包200抽的抽纸用完。”仁济医院过敏科的住院医师郑青,也是过敏症患者。“过敏性鼻炎,听上去很轻的一种病。但每一次呼吸都要受阻,可以想见这种感受。”
危险时刻
杨雪在详细梳理了一圈自己和丈夫的家族疾病谱后,她最想不通的是,“我们俩都没有过敏,儿子为什么过敏?”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受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免疫性疾病。和高血压一样,它由个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过敏为什么产生,至今没有确切定论。”郭胤仕说。
“中国人对过敏的理解,停留在好多年前。”郭胤仕解释,“有的人以为只有花生等食物引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才是过敏,而忽视了很多迟发性、慢性的过敏。还有人会把过敏简单认为‘就是发点疹子’。”
事实上,皮疹只是表象。过敏产生症状主要是因为一连串的反应促使免疫细胞释放出一系列致病物质。
一家三甲医院曾对到儿童保健科就诊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56%的家长不知道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72%不知道过敏可以表现为腹泻。
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去年秋天在近郊游玩,忍不住尝了一点螃蟹,回到酒店,地毯和沙发令她愈加不适,丈夫以为她休息一会儿就好,便离开去招呼朋友,回房间才发现她已因哮喘发作而死亡。
中国的过敏性哮喘患病率是3.2%左右,并不算高,但中国却是哮喘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不想被人嫌弃
“人的免疫系统在不断变化。有些人可能以前从不过敏,但碰到了比较大的应激,例如一场重病、一次重大打击、做手术或是女性生小孩,人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一次重塑。有些人,调整不过来,就会出现过敏。”郭胤仕解释。 也有人的过敏源始终难以找到。例如不同食物的配伍,单吃某一种都不过敏,放在一起吃就过敏了。
闵岩迫切想有归属感。小时候怕别人不跟自己玩,不顾父母叮嘱,和小朋友满场疯,晚上睡觉时开始;现在读大学了,他住6人寝室,睡下铺,男生串门不讲究,总一屁股坐床上,他不好意思讲,晚上灰尘一多便犯病。
如今,郑青的期待是,国家能够进一步放开过敏相关检测的窗口。
目前国家批准可以查的过敏源有30多种,而实际可以查出六七百种。如果一个人吃花生过敏,可以进一步精确到底是对花生的哪种成分过敏,过敏程度如何,可以吃1颗还是5颗?有仪器已经可以实现,但并未投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