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滚动新闻
投稿

抗战英烈后人:月饼是最温情的中秋记忆

2018-09-24 06:59:50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吴振东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你总要这样想:你有个英雄父亲,当然是常离别。如果我是田舍郎,那么我们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但是你愿意要哪一种父亲呢?我想,你一定是愿意要英雄父亲……”又是一年中秋,戴藩篱老人翻开她的父亲——抗日英烈戴安澜将军76年前留下的这封家书,思亲的情绪又涌上心头。

资料图。新华社发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常年在前线,没有回家过过一个中秋,那时我最盼望的,就是他回来,一家人能够团圆。”戴藩篱说。

戴藩篱如今已83岁高龄,经历过战争年代,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果说小时候的中秋节只是充满着对团圆的期盼,成年后,戴藩篱的中秋记忆有了更多时代的印记。

1952年,戴藩篱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大家都记不得哪天是中秋,更谈不上聚在一起过节。“敌人倒是记得我们的中秋节,他们空投传单,上面画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画面,目的是勾起我们的思乡情。但敌人越是这样,志愿军战士反而更加同仇敌忾。”

从朝鲜战场回来,中秋时又能吃上月饼了。“月饼当然好吃,还有胜利的喜悦,那种感情也融进月饼里去了。”戴藩篱说。

进入八九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社会物资供应日益充裕,曾经的凭票买东西成为了历史。“一开始,月饼买回来还要切成几小块,家里人一起吃,后来月饼多了,就用不着了。”戴藩篱老人笑着说,“现在因为健康需要,月饼又要重新切成几块,一点一点吃了。”

现在,老两口的女儿女婿常年在英国工作生活,要到年底才能一家团聚。老人说,孩子们在国外,其实比我们更惦记中秋节,前几日还专门开车去伦敦的中国超市买了月饼,说中秋节一定要吃上几口。

虽然远隔重洋,但老两口和子女们的心一直贴得很紧。“每年我们会去英国住一段时间,平时随时可以微信聊天,已经和外孙女约好,中秋节当天要一起视频吃月饼。”

从战争年代到国家日渐强盛的新时代,小小的月饼都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温情的记忆。“不论样式多么丰富好看,月饼最本真的味道从来没有变过。”老两口说。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