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自今秋起至2020年,国家予以补贴,计划三年内以优质待遇,招募10000名优秀退休教师进校讲学。这就是近日在街头巷尾被热议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在我看来,这更是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和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教师一样,银龄干部也应该受到欢迎,发挥余热。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人才似乎已不像从前那样“紧缺”。城市到处充斥着排队的大学生,每年考公务员的队伍也是庞大到像是在举行盛典一般。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凋敝的农村,除了孤寡老人就是留守儿童,甚至个别地区还出现“空心村”的情况。在深化改革和全面夺取小康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一支能打仗打硬仗的农村干部队伍。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好几年好不容易批下一两个名额招录进年轻人换了点血液,但很快就被县上市上等上级部门抽调一空。即使暂时没有离开的年轻干部也大部分会家在城里心在城里,很难真正“留守”下来。
所以部分地方近年开始探索向乡村振兴一线引进退休干部,你可别小看他们的力量。首先,这群人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在一些棘手的或者本土风俗习惯较重的问题上年轻干部还真不好解决,有些问题书本学不到,只有靠阅历来堆积经验。其次,这群人被返聘回乡,就像出了名的老中医和当地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一样,可以发挥“乡贤”的模范带头作用。老乡打牌他约一帮人下棋吟诗,老乡沉迷网络手机他带头品读二十四史。同时,带着对家乡故土的一腔热爱,必然会以自身的各种资源来带动投资,从而推动当地修桥补路等基础建设。还有,这些“老乡”干部的余热一发大汗一流,自然会潜移默化身体力行的感染身边的人,年轻干部的思想跟上了,心服口服的追随了,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这同心圆也越画越大了。
所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五十出头就“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正值壮年。如何发挥这群人的光和热,如何挖潜这潜在的“富矿”而不是白白浪费。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宣传让其受欢迎。长期被饱受诟病的往往是少数党性不强奉献精神不够的干部同志,刚一走下领导岗位就“无官一身轻”,随时在编不在岗,长期请“病假”,或者“人神分离”只见其人不见其事。与其这样,倒不如找个合适的舞台来释放“激情”,组织部门就必须创造性的大胆开展工作,培育激发典型,加大宣传带动更大的队伍。
“英雄不问出身”,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更是不分年龄。广大银龄干部不妨“老当益壮”,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来,与年轻人一道奋进新时代,拥抱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