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长清张老汉的“花果山”“绿色梦”

2018-11-30 23:17:22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余玮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在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街道办事处北黄崖村,村子里住着一位今年63岁的老党员张建常,他在村子里人缘挺好。张建常过去在当地也算是个名人。1975年秋季,张建常在当地仙人台意外发现周代文物青铜鼎,并将青铜器分别无偿献给山东省博物馆和济南市博物馆。1995年,该青铜器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揭开了关于一个神秘东方古国……邿国的认识。

IMG_20181128_153433.jpg  为宣扬仙人台历史,张建常特意在公路边竖起石碑,提醒过路人关注与了解仙人台的神奇故事

    张建常还被村里人称为发家致富带头人。有经济头脑,有愚公精神。还有人称他为张老汉。张老汉有个倔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自己认准的事情,别人谁劝都劝不了。按说这个年纪。张老汉有老伴,有儿子,应是享福的时候。但他过不惯享受的生活。仍在开荒造林,实现他的“花果山”梦。说起这“花果山”来。话题就长了。
                                
                                北京献宝
 
IMG_20181128_144729.jpg
   1958年,当地水利部门在南大沙河上游修建了一座钓鱼台水库。站在北黄村的公路边上,眺望水库方向,正好可以见到一座高高隆起的黄土台,当地人称之为“仙人台”。
 
    在北黄崖村采访中,看似貌不经传的张老汉竟还有一段辉煌历史。1975年秋季,一场大雨后,因为河水暴涨,仙人台成了孤岛。北黄崖村青年村民张建常腰里别着镰刀游泳到仙人台上收割庄稼。当他靠近仙人台时,在水中挥动镰刀向仙人台的土基砍去,想借此助力上岸,谁知他一镰刀下去,却听到“当”的一声响,他的手也给震得发麻。下边有什么东西?张建常急忙将土挖开,发现了一个绿乎乎的东西,他居然挖出来了一个三条腿的铜香炉。见地下埋着铜器,张建常立刻回到家中拿来铁锨继续向下挖,不到半天功夫就挖出了十几件铜器。他连忙挖出来抱回村里。后来,张建常带着他挖出来的青铜鼎去北京献宝。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对他带来的宝贝进行了鉴定,确认这些青铜器是周代文物,并建议张建常回当地献宝。从北京回来后,张建常将青铜器分别献给山东省博物馆和济南市博物馆。
 
87b66095676c4a4c9d08657a8e10177b.jpeg
   张建常在接受电视台采访(资料图)
 
IMG_20181128_150135.jpg
  这就是盗墓贼在仙人台上挖得地洞,据说是空手而归
 
    1995年3月,山东大学考古系的一支考古队来到仙人台,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考古队员们在这里发现了包括居住遗址和墓地在内的一批重要遗存,后来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成为当时国内考古界比较轰动的大事之一。
 
image (1).jpg
 考古人员喜上眉梢(资料图)
 
    山东大学考古系对仙人台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周代墓葬共计6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其中被编为1号的墓已经在1975年秋被破坏,那次只清理了残余部分,因此实际上完整发掘的只有5座墓葬。考古人员经研究后认定,仙人台的6座墓葬最早的约为西周晚期,较晚的约为春秋晚期偏早阶段。在清理墓室里随葬品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判断该墓主人应是邿国国君一级的人物。邿国应为东夷古国。
 
image (2).jpg
  考古人员对仙人台遗址发掘出的珍贵文物(资料图)
 
image (3).jpg 
    山东省文物部门为了表彰张建常主动上交珍贵文物的做法,特意奖励他300元,作为他前往北京鉴定文物的路费(资料图)
 
    仙人台邿国贵族墓地的发现。让本很平凡的张建常成为当时我国考古界高度传诵的名人。
 
                                承包荒山
 
    早在1998年时,在村子东头几里处,有座荒山被当地人称为柏树山,此山占地约二百多亩。东临朱家顶山,西邻北黄崖村,北邻五峰山景区。此时的张老汉正值壮年时期,靠养殖牛羊业为生。他每天眼瞅着村周围荒山闲置,周围数十里没有水源,无人看好开发利用。感到实在太可惜,太浪费了。他头脑一热,立志要做当代愚公。决定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种植农作物,方便周边村民生活。张老汉要将柏树山打造成实现种植、绿化、旅游、观光、休闲的有名的“花果山”。实现自已的“绿色经济梦想”。于是他开始筹措资金。凑足了承包费12000元承包了柏树山三十年的荒山开发再利用。这在20年前,每年400元,30年的承包期,这可不是小数字。
 
IMG_20181128_112410.jpg
  张建常在柏树山上建造的工具储藏屋
 
    起初,张老汉当时的想法遭到了妻子张传云和儿子的反对。不同意张老汉投资那么大承包荒山,能不能实现致富不好说,最重要的是这可是个动力气的活,一干就是三十年,这身体能不能吃得消,这样他们着实不放心。承包荒山,张传云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被丈夫想到了。她很是惊讶。有着党员高度觉悟的张老汉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最终说服了张传云和儿子,共同支持他承包荒山的计划。张老汉核算了一下,这座荒山共有125亩地可利用,能够种植花生、板栗等农作物。可山上山下周边数十里没有水源。这可怎么办?在困难面前,张老汉没有被水源问题所难倒,继续他的“花果山”绿色改造工程。从此,张老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将荒山当做自己的家,他将种植农作物,绿化荒山当做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没有水源。他就从村里挑水或推着水车上山……
                                 
                               泉从天降
 
    让张老汉感到惊喜的是,2017年农历2月2日,俗称龙抬头。这天,张老汉在山坡上打井时竟意外发现,打完井后,有股泉水汩汩流淌。他欣喜若狂,连呼感谢老天爷保佑。流出的泉水每天约为20立方,张老汉遂四处奔走,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周围的村民。村民们听说后,都争相过来观看。张老汉喜不自禁地说,“老天爷赐给我们的泉水,大家都过来无偿用水即可。” 村民们都夸张老汉有福气,开荒造林感动了老天爷。大家建议张老汉给泉水起个名。张老汉于是为这处泉眼美其名曰 “天赐泉”。
 
 IMG_20181128_112219_1.jpg “天赐泉”就是从这里面溢流出屋的
 
    2017年,张老汉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济南市长清区“天赐泉”家庭农场。他告诉笔者,早在6年前他就着手实施了绿化荒山计划,他先是在山顶上种植了核桃树600多棵,去年又在山下种值了樱桃树700棵,今年在山中种植了板栗树200棵。当年制定的计划完成后,柏树山远远望去,俨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核桃树为荒山带上了帽子,板栗树为荒山扎上了腰,樱桃树在为荒山招手。以后,这里的柏树山已不再是昔日的荒山,而是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片绿色景观的有山有水的“花果山”。
 
   IMG_20181128_112157.jpg
   清澈的泉水因为没有蓄水池,就白白地流失掉,太可惜了
 
    张老汉对“花果山”的发展前景很是看好。他表示,今后,他还要努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旅游、农产品、采摘、餐饮等一条龙服务结合起来,在山上盖上几间房,养上很多羊,方便参观的游客认养。让游客们一边看五峰山,一边看仙人台和钓鱼台水库……为繁荣长清区旅游事业、发展当地经济,贡献一份党员应尽的义务和力量。尽管柏树山还有十年的承包期,但张老汉并不服老,当着笔者的面,拍着胸膛说:“我身体棒棒地,合同到期后,我还要续上三十年,为国家和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多地财富。‘花果山’改造好了,我一年赚20多万很轻松,我期盼着那一天。”
                                 
                                揪心盼池
 
    而最让张老汉牵挂和揪心的一件事,就是那“天赐泉”。张老汉说,自从发现了“天赐泉”,他既有欢乐,也有忧愁。每天从“天赐泉”流出的泉水达20立方,由于没有蓄水池,泉水就渗透到地下,不能有效地合理使用,白白地浪费掉了。说到痛心处,张老汉还不时地擦抹眼中的泪水。张老汉当时很想自己出资修个蓄水池,计划修建一个容量2000立方泉水的蓄水池。但一核算下来,修建经费大约需要50多万元。张老汉苦于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无力自行修建。原来,张老汉自从1998年承包荒山以来,投资金额已是不菲。去年还自行筹资在柏树山上修建了一条1000多米长的便于村民通行的环山路。大大小小算下来,张老汉这20年来总投资已达40多万元,还借了一些外债。
 
IMG_20181128_143402.jpg
    张建常自费修建的环山路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张老汉为此不得不硬着头皮,于去年10月份,向有关部门反映求助。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张老汉说,把蓄水池修建起来,有利于村民百姓种植农作物方便使用,这是一种公益积德行善的行为。过去,种植农作物是靠天下雨来浇灌。目前,有如此好的泉水,应该更加好好利用起来,张老汉呼吁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