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彝族女孩逆袭成清华学霸

2018-04-12 11:37:29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张航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她来自云贵高原,从小失去父亲,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2014年,她通过自主招生“自强计划”圆梦清华大学,入校后却面临不会上网、不会解题等众多挑战,甚至一度担心自己会因为成绩差被劝退。但最终,这个坚强的彝族女孩儿扛住压力实现了“涅槃”:学习成绩从倒数变成全系第一,如今她正在申请赴美深造,希望获得博士学位后报效祖国。她叫钟玲,不久前刚刚获得象征着清华本科生最高荣誉的特等奖学金。

 
                              “自强计划”打开清华大门
 
    钟玲是云南曲靖宣威市人,在她半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只有初中学历的母亲扛起了养家的重担。钟玲说,即使母亲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元出头,她都坚持让女儿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只需要念好书,别的我什么都不用管。”
    钟玲很争气,成绩一直位居年级第一,不过对于上清华大学,她依然不敢奢望。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幸运之神悄然降临,她所在的宣威一中老师带来清华“自强计划”报名的消息。 
    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钟玲报了名。2014年1月,她在老师的陪同下平生第一次坐飞机离开云南来到北京。清华园很大。
    钟玲最终获得了清华“自强计划”降40分录取的优惠。半年后,她以690分、全省理科第59名的成绩通过“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
                                           
                                 学习成绩从倒数到全系第一
 
    2014年8月,钟玲独自一人坐上了北上的火车。为了省钱,她没让母亲陪同,买的也是最便宜的硬座车票。来到北京后钟玲发现,挑战才刚刚开始。
    清华校园很大,学生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钟玲不会骑车;大学生选课、交作业都需要电脑,钟玲的电脑技能几乎是零。生活技能不熟练也就罢了,没想到自认为最擅长的学习也遭遇了挫折,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大一前半个学期,钟玲一直处于巨大的压力中,生怕自己会挂科被劝退。没有别的办法,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整个十一长假就在老图书馆度过。白天自学,晚上就去清华特有的“答疑坊”找师兄师姐指点迷津。自己的刻苦加上老师、同学的帮助,第一学期期末,钟玲微积分考了96分,“这种幸福感超过了中学时代的任何一次考试。”她说。
 
 
    钟玲逐渐适应了清华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学习先是从倒数变成了全系前20,大一第二学期就考到了全系第一,大学三年总成绩在所学专业排名第三。这一段逆袭的经历让她更加相信勤奋的力量,也塑造起她原本匮乏的自信心。后来钟玲才发现,只要认真学习、踏实完成作业,在清华要想被“挂科劝退”并不容易,“我所知道的那些劝退生,基本都是在大学里沉溺游戏,几乎不上课、不写作业。”
 
                              走出国门发现更大的舞台
 
    如今大学生出国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在清华这样的名校,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期间就有出国交流、实践的机会。可对于钟玲来说,出国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里的条件不可能承受这笔费用,光飞机票就买不起。”
    幸运总是眷顾勤奋的人。“大一下学期,在一节大学物理课上,我收到辅导员的微信,说学校给了‘自强计划’学生两个前往牛津大学学习的名额,费用由学校承担,其中一个名额给我。”钟玲说。
    2015年夏天,怀着激动的心情,钟玲开启了为期三周的牛津之旅。徜徉于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她和同学们泡图书馆、进实验室等。
大三寒假,她再次前往英国,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开展学术交流。这次交流帮助钟玲和伙伴们解决了多个科研测试难题,也让她萌生了出国读博士做研究的想法。 
                                      
                            希望出国深造后报效祖国
 
    去年10月,实验室指导老师张强告诉钟玲,系里决定推荐她参加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评选,“我特别惊讶。因为在清华园,优秀的人太多了,我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她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准备参评材料。“我是通过‘自强计划’进入的清华,在校期间从未放弃过自己,‘自强’是我的标签。”她说。11月份,钟玲通过特等奖的最后答辩。当晚,母亲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从家乡打来电话祝贺。
    获得特等奖后,钟玲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眼下,临近期末,她更忙了。再有一学期钟玲就将本科毕业,她已经决定前往美国留学,最近正在准备各种申请材料,“我出国想做电解水催化方面的研究,读完博士肯定就会回国。”她说自己喜欢国内的工作、科研氛围,还能够报效国家。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割舍不下母亲,“工作后肯定会把她接过来一起生活的。”
    回想过去的三年多大学时光,钟玲说特别感谢清华,不仅给了自己足够的物质关怀,每个月1000多元的各种补贴让她不用再向家里要钱,更重要的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让她大学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清华为钟玲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她也更加清楚,只要自信、努力,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母亲说得没错,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