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深山巡诊队医生成了家里人

2017-09-13 00:42:43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楠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路边随诊

床头问诊

“流动医院”

 

房山区大安山乡,坐落在房山北部的崇山峻岭间,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

“滴滴”,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大安山乡卫生院的医疗巡诊车开过来了。从2014年起,一群身穿白大褂、肩挎巡诊包、扛着医疗器械的医生们,便长年累月在深山小路上奔波。5个巡诊队,每周要为深山中的4000多常住人口提供下乡巡诊服务,他们的诊疗服务足足覆盖了70多平方公里。深山巡诊队让大安山百姓足不出村,甚至在床边炕头、田边地头、路边村头,即可享受到集医生问诊、医技检查、治疗开药、司药结账、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疗服务。

“最开始,别说医生、护士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去巡诊,就连村民都觉得我们是江湖骗子。” 大安山乡卫生院任党支部书记、院长的王金辉说,经过了4年的努力,医生们争着去巡诊,要说今天不让哪个医生去巡诊了,医生当场就能急眼了。村民们更是亲切地称巡诊队是“山区百姓的守护神”。

难题

深山老人看病难

有病只能靠“扛着”

大安山乡拥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绝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子女和亲友常年不在身边。不少人距离最近的医疗点也有三四里地。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之外,一些山区老人还落下了骨关节炎或老寒腿,有的双腿已经严重变形,有的则因高龄或患重病卧床不起,连出家门都困难。

2013年12月底,王金辉被调任至大安山乡卫生院任党支部书记、院长。那时候,虽然大安山乡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口腔科、防保科、妇幼科等十余个科室,医务人员和职工37人,但是每天的门诊接诊量却不足30人。王金辉发现,医生们每天一本书、一杯茶,无所事事。百姓到医院看病,有的医生头也不抬,冷冷地说句“开什么药”?然后刷刷地开张处方:“拿药去吧”。“大夫,我这病……”“吃完药再说吧”。不到两分钟,就把患者打发走了。

王金辉随即展开了调研,他发现,大安山由于地处深山区,地形陡峭,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1座,最高的山海拔甚至超过了1600米。而村民的家就分布在深深的沟谷或高高的山坡上,东一片,西一片,居住十分分散。层峦叠嶂挡住了老年人出山看病的步伐。有老人和王金辉说,自己腿脚不好,行动不方便,想要走出深山看病太难了,有病只能靠“扛着”。

调研的结果让王金辉痛心,也让他陷入了沉思。一边是百姓享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而另一边是大量医疗资源闲置,这个难题到底该如何破解?

2014年,王金辉拍板决定,组建医疗队,开展“深山巡诊”,把医疗卫生服务送到出不了山的百姓身边。

排斥

热脸贴上冷屁股

村民怀疑不买账

2014年春节刚过,乍暖还寒,迎着依然寒冷的瑟瑟山风、踏着尚未完全融化的冰雪,医疗队开始了深山巡诊。

但万事开头难,王金辉的一片好心,深山里的老百姓最初可一点都不买账。

带着B超、心电图机、血糖仪、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和成箱的药材来到村里,王金辉兴冲冲地带着医生护士们开始摆摊看病了。但吹着山风在村里冻了整整一个上午,村里人大多凑过来看看热闹就走了,偶尔几个人来量个血压,医生还没来得及问话,村民已经跑了,愣是没有一个人敢找大夫看病开药的。

有村民冷嘲热讽地说,人家医生都穿着白大褂,往干干净净的医院一坐,你们这大夫,自己跑到大山里头来,往石头上一坐就想给人看病?不会是江湖骗子吧。

来巡诊的医生建议刚刚量完血压的村民说,您是高血压,但是您现在吃的这个药效果不太好,您换另外一种新药吧,比您现在吃的药效果好。村民不干了,用怀疑的眼神瞥着医生说:“我这药吃了十多年了,凭什么你一来就让我换药啊。你们的药是不是卖不出去、快过期了啊,所以跑我们这儿卖药来了。”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和怀疑、鄙视的目光,一些医生心里凉了半截,满肚子委屈。“放着舒适的办公室不呆着,干吗自讨苦吃,招人不待见”。“下乡巡诊又不涨工资,干吗要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医生们的积极性也被打击了,谁都不爱再去巡诊。

坚持

风雨巡诊近四年

服务2.7万人次

王金辉没有泄气,他给卫生院的党员们开会,“你们是党员,你们必须带头去巡诊”。最终,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和药剂人员等,一共组成了五支巡诊小分队,其中四支小分队由经验丰富的党员医生任队长,每个队伍负责两个村,每周必须到所负责的村至少巡诊一次。另外一支小分队则由党支部委员、主管业务的副院长任队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考核。

逐渐地,大安山百姓的床边炕头、村口路边、田间地头的大树下、石头上都成了医生们的“临时诊所”,不光能床头问诊、地边看诊,医生们还逐渐创出了招手即诊、路边随诊的新招。有些地方不能用电脑,也没有办公的桌椅,医生们就从身边找块平一点的石头,或以自己的膝盖为“桌”,路边一蹲就开始问诊、断脉、开处方。

不光能看病、抓药,村民还能现场交钱结账,甚至办理合作医疗报销手续。一支深山巡诊队就是一座集医生问诊、医技检查、治疗开药、司药结账、康复护理等为一体,涵盖医院全部职能的“流动医院”。

遇到不通公路,或是有村民行动不便无法出家门,医生们就背着药箱,扛着医疗器械,沿着崎岖的山路步行到村民家里巡诊。

平时巡诊还好,遇上风天、雨天、雪天可就惨了。山里的风有时又大又野,刮得人们身子站不住、眼睛睁不开,甚至把巡诊车都刮得直晃悠。夏天,山里的雨来得快,刚才还晴朗无云,一会儿就阴云密布,暴风雨顷刻而至,瞬间山洪暴发,泥石流如奔腾的野马顺势而下。一次,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山坡上的浮石滚落下来,埋住了半边公路,路边的大树则被大风刮倒、横七竖八地倒在路上。医护人员二话不说集体下车,搬石头的、清理路面的、挪移树木的,待路面能容巡诊车通行,立马上车继续赶往巡诊的村子。

一年过去了,人心也在慢慢转变。过去远远观望的村民,如今每到巡诊队到来的日子,早早就在村口等候。医生们一下车就开始和熟悉的村民打起招呼来:“药吃完了,感觉怎么样?”“还有哪些地方不舒服?”看完病的村民也不肯立刻离去,他们握着医生的手往家里拽,“来家喝口水”、“吃完饭再走,哪能不吃饭啊”。看到不肯留下吃饭,连水都不肯喝一口的巡诊队忙活了一上午准备离去,村民们说,“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好”、“闺女啊,谢谢你了,没有你们,我这条老命就没了,你们真比我亲闺女还亲。”

2014年至今,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大安山乡卫生院的巡诊队行程达2.8万公里,服务2.7万人次。枯燥乏味的数字,带来的却是深山百姓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大提高。医疗巡诊队用自己持之以恒的坚定步伐打通了服务深山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 刘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