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物 > 我们身边
投稿

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

2017-05-15 14:44:3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吴储岐 郝迎灿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贵州遵义草王坝村,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心酸的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是草王坝人年年岁岁的盼、日日夜夜的求。

    村里有一位老人,今年82岁,他和大山较劲,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这条水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这位老人,就是草王坝村的老支书黄大发。
                              有条汉子不认命
    1935年出生于草王坝村的黄大发,自幼父母双亡。23岁,黄大发光荣入党,这一年,他被全村推选为大队长。这一干,就干到了70岁。
    “从我当大队长开始,就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黄大发撂下了“狠话”。草王坝西侧有一条小河——螺蛳水,这条小河没流入草王坝村,而是流向了相距几公里远的野彪村,只要想办法把野彪村的水引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草王坝村和野彪村之间尽管只相隔几公里远,但这几公里并不是平坦大道,而是天路。螺蛳水河谷纵深切割,两岸的悬崖峭壁像一把锋利的刀,割断了草王坝村的引水路。不如就劈山。所谓劈山,不是真的把山劈开,而是依山凿渠,一条顺着大山起起伏伏的救命渠。
不懂技术,测量仅靠竖起竹竿……烂了重新修,办法想尽,可水就是进不来。
    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在第一次修渠失败后痛心疾首,黄大发四处求教,自学水利技术。
    1990年,大旱。100多天,草王坝村滴雨未下。黄大发心一横:“再修一次渠!”
1990年冬天,寒风怒号。徒步跋涉了两天的黄大发,下午终于走到了县水电局……“我是草王坝村的村支书黄大发,来找你给我们村的饮水工程立项。”
    终于,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草王坝水利工程批复了!县、乡政府从当时拮据的财政里划拨了6万元资金和19万公斤玉米。可水利站要求:如果村民们能在第二天早上凑齐1.3万元作为规划押金,技术人员就能马上到位。
   明知筹钱很难,但黄大发一声没吭,当天就火急赶回村里开动员会,挨家挨户做工作, 
凑不出钱的就借钱,借不到钱的就卖东西换钱。当天晚上,乡亲们就拿着皱巴巴的零钱,交到黄大发手里。
                            人心齐,泰山移
    开工第一天,头炮就打“哑”了。石头砸烂了山下村民家的香火位,“村民骂我,要打我,还要拉着我跳崖。”黄大发只好挨家挨户赔笑脸、赔损失。
    放炮需要炸药,黄大发就去很远的李村买了背回来。无论磕绊摔跤,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如一。
绝壁凿渠,每一处都充满未知和危险。     
每天,黄大发带着200多人的队伍进山,为了抢进度,他们不分昼夜寒暑,每天坚持苦干到天黑,才打着灯笼火把手牵手地回家。 
    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通水了!3年来,到底放了多少炮,炸了多少岩石,凿了多少方土,断了多少钢钎,坏了多少锤子,没人能够数得清。
    通水那天,山崖上、水沟边,人山人海,鞭炮声不绝于耳,这是草王坝人最高兴的一天, 村民拥簇着黄大发上台讲话,他欲言又止,哭得像一个孩子。
                                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1995年端午节,当汩汩清水从沟渠一泻而下时,草王坝全村老少向自家的旱地飞奔而去,欣喜地看着祖祖辈辈刨食的旱地变成稻田。 
    可捧着白米饭的黄大发再次落泪了,他哭得十分伤心,“这香喷喷的白米饭,我的女儿和孙子永远吃不到了……”
    黄大发的二女儿黄彬彩是在1994年离开人世的,时年22岁。
    那年修渠正到要紧处,黄大发一头埋进深山。女儿黄彬彩突然病倒了,游医检查后说是肾炎。“她全身都肿了起来,躺在床上高烧不退,嘴里一直喊痛。” 
说到底还是因为穷,没钱去医院,只能吃草药。采的草药吃了90多天,女孩最终还是没能撑住。消息传来,黄大发两眼一黑,差点从悬崖上栽下去。
     令人悲痛的是,仅仅几个月后,黄大发13岁的大孙子突发脑膜炎,病来得急,等全家人从工地上赶回家,孩子已没了气。36年修渠引水,黄大发带领的施工队伍没有一个人丢掉性命,可他家里的两位亲人却离开了人间。
    水通之后,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展“坡改梯”。草王坝村的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的荒山秃岭上,10万株温州蜜桔、李子已经开始有收益。通渠的那一年,草王坝也通了电, 紧接着又修了通村路……
    1992年底,新上任的乡长商顺模十分奇怪,为何草王坝村一半以上的户数姓徐,这么多年却选择一个姓黄的人做支书?“是公心!”每每谈起老支书,大家都竖起大拇指。 
    “那时候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有二十来万,硬是没出过一分差错。” 村里的老会计杨春有说。
 

 黄大发带领多名村民,用锄头、钢钎、二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上开凿水渠

 

 黄大发清理水渠

 

峭壁悬崖间的“大发渠”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