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有婚礼策划,鲜为人知的是,葬礼,也有专门的策划师。
在他们的策划下,告别仪式不一定播放哀乐,告别现场摆放的未必只有菊花。
“90后”葬礼策划师高晓霞说,葬礼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有时,好好告别对逝者亲属来说,更是一种治愈。这份策划的工作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有意义。
高晓霞与祭扫家属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初次尝试 从平面设计到葬礼策划
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她考编失利后,经周围人推荐来到兰州的一家陵园工作。由于她的同学朋友几乎没人从事这一行,很多时候,她都是自己在摸索。最初,她的工作与平面设计有关,她在设计中选择能让人感觉平静的颜色抚慰亲属,同时,因为接触了太多关于生死的故事,让她自身也收获了宁静。在工作中,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个性化落葬仪式,于是,她开始尝试参与个性化葬礼设计。
她回忆说,刚开始策划时也会借鉴婚礼中的仪式设计。“葬礼与婚礼一样都是人生大事,能够让亲属在一个很正式的仪式上告别逝者,会是一种很好的抚慰。”高晓霞说。
好好告别 是一件重要的事
同样是策划,葬礼相比婚礼策划的难度可能更高。
“有些家属情绪太悲伤了,不愿意过多描述,有些亲属提出的要求则很抽象,不够具体,有些则情绪比较激动,沟通的时候需要先安抚他们,最终一个设计完成需要很多次的沟通打磨。”
在为一名军旅作曲家策划告别仪式时,家属希望能够体现出逝者的身份特征和生前的经典作品。经过反复沟通,她为仪式设计了“红色文化、文艺工作、音乐符号”这几个关键词。在告别现场播放逝者生前作的曲子,布置现场使用音乐相关的元素,在墓碑和现场放置了红色纱幔。这场告别仪式,从最初接待沟通到现场落实,用时很久,光是为了如何体现和使用红色元素就思考了很久,最后红色纱幔的现场效果让家属感到很满意,高晓霞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高晓霞说,告别仪式,既帮助逝者完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也能让亲属们和逝者好好告别,然后更好地生活,所以,她在策划时一点都不敢马虎,生怕让逝者和家属留下遗憾。
对抗偏见 改变刻板印象
高晓霞和团队伙伴们
随着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葬礼设计需求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高晓霞对自己职业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刚开始,她不好意思和朋友说自己的工作,担心大家对这一行存在恐惧和偏见。如今的她,听了太多生死事,早已不担心这些,反而觉得工作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她笑着表示,自己已经当过6次伴娘了,朋友们都觉得这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高晓霞的同事关桂林2018年来到陵园工作,她原本开着一家服装店。“大家都到线上购物,线下实体店受到的影响较大,于是她关了店铺,选择了殡葬这一行业。”
初到这个行业的关桂林还有点别扭,有时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接到逝者家属打来沟通的电话,她会感觉周围人的眼光全在她身上。
“大家对死亡有时比较忌讳”,关桂林说,但在工作中,听了太多死亡和人生故事,反倒很平静了。
“家属的悲伤,我们可能没办法完全感同身受”,高晓霞说,但在整个沟通中,耐心倾听,对悲伤的亲属们来说也至关重要,回忆、谈论、不留遗憾地告别,真的可以治愈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