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玩家指南
投稿

青岛崂山:万里海天“第一山” 全域旅游客天下

2019-05-17 00:16:1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

遥想当年,诗仙李白曾用“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为崂山的仙境胜景代言;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留下诗词数十首,为崂山一路打call;而清代鬼才蒲松龄更是崂山出色的品牌大使,凭借《聊斋志异》中的《劳山道士》、《香玉》等故事,让崂山活色生香、名扬四海......

作为中国大陆1.8万公里海岸线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崂山就像一座矗立在东海岸的丰碑,自古以来,不仅体现着地理格局中的山水意境,更孕育着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演绎着山海相依的浪漫与道法自然的美学。

而现在,经历岁月更迭,崂山已经成为了青岛旅游的金字招牌,更是唯一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基地。

全域皆是景,处处好风光

这里有中国最美日出地——石老人;这里有休闲生态绿岛——小麦岛;这里有闹市一隅的山海美色——流清河;这里有如梦似幻的仙境海岸——太清湾;这里有山海城一体的观海胜地——仰口;这里有中国海岸线海拔最高的观海地——巨峰……

初夏,向海而歌的崂山换上了翠绿的外衣,散落山间的村子在丛林的掩映下如世外桃源般悠然。对于五月的崂山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吃樱桃。三月之时万亩花开,人人沉醉,这些最美乡村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迎来樱桃的成熟,为游客带来一场 “饕鬄盛宴”。

有“江北第一名茶”美誉的崂山绿茶即将大批量上市,在杯壶中翻腾飘香。尽管正处禁渔期,但这里的餐桌上从不缺少海鲜的身影,因为渔民们养殖的海鲜正活蹦乱跳、美味十足。要是能在千亩海滩上体验一下赶海,那就再陶醉不过了,挖蛤蜊、追螃蟹、捡扇贝,其乐无穷。

夜晚的崂山从不寂寞。在滨海会客厅的沙滩旁,民谣演出夜夜进行,绿绿的青草地就是舞台,路人可以与歌手同台,唱响美好的星夜;霓虹闪烁的灯光秀,使得几乎每个行人都想用手机去拍摄记录,甚至让人一时分不清这是香港的街头,还是曼哈顿的一角;各种酒店、餐厅、酒吧、商超等,也在繁荣夜经济方面创新发力。

大剧院和国际会展中心的文体活动从不间断,特色展览与演出让人们尽享精神盛宴。依托渔家村落而起的情怀民宿,为享受面朝大海、古朴自然的惬意假期提供了不二胜地。

陆域面积近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的青岛市崂山区,有一多半是崂山的领地。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崂山区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强区之本、富民之基,坚持“全域皆景区”理念,推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高速增长向优质发展转变、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构建“景城乡一体、山海空联动”全面立体发展格局。

以机制创新实现角色转变

“我们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而是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流程保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全域旅游。”崂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兰波深有感触。

2017年1月23日,在崂山区党代会上,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在报告中特别提到,崂山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其中,举全区之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为此,崂山高起点组织编制《崂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全区环境的整体优化和空间资源价值的高效配置,该规划提出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做到全区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升级打造崂山风景区、主城区、乡村旅游与滨海旅游度假等功能区,释放资源存量,打造效益增量。

崂山区构建了高规格的全域旅游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挂帅、11 位区级领导和近 40 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出台创建实施方案、责任分解及考核办法,把全域旅游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形成党政“一把手”统筹的领导机制。

深化了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区委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下设 11 个职能处室,并在区内 5 个街道办事处均设立旅游服务中心,构建区街联动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

对于游客来说,最闹心的莫过于“被欺”。以往,接到游客投诉后,单凭旅游管理部门的介入调解,力度还远远不够。如今,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环境,崂山区建立了全区旅游秩序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创建了“1+5+N”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成立全区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和旅游市场监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区食药所、景区行政执法大队和景区交通运输管理所等5 个专业旅游执法机构,以及多个联合执法、假日投诉、重点景区整治办公室。旅发委联合交警、食安、食药、城管、市场监管等近10个部门进行不定时联合执法检查,这一“最强执法战队”可有效治理景区内“黑车”“野导”“欺客宰客”等市场重点关注问题。

特别是与公安部门协作,借助“天眼”系统监控,有效遏制了景区长期存在的非法招揽游客现象,其开创的特色旅游执法和综合监管体制,对加速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真金白银强化政策保障

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一幢幢带着回忆的石砌老房,改造成为散发区域特色的主题民宿,在这里,一套民居,一种风格,讲述一个故事。此外,在青山、晓望、雕龙嘴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村,打响了具有样板效应的“仙居崂山”“微澜山居”“乐活美宿”高端民宿品牌,成为崂山神韵感染力和文化品位的有力支撑。

“这些民宿用房都是从村民手中租的,基本都是闲置房屋。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投资,改善了村容村貌,崂山旅游集团进行统一规划打造、管理运营,村民每年还有可观的房租收入,都挺好!” 东麦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绍亮指着远处错落有致的民宿介绍说。

据了解,崂山区2018年安排资金预算3.8亿元,用于全域旅游相关工作。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设立直接股权投资资金、产业引导基金等新兴财政金融扶持工具。出台政策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崂山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扶持鼓励高端新兴旅游业态发展,单项最高奖励达 500 万元。

推进全域旅游规划“多规合一”。促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融合。配套编制了 8 年行动计划,健全规划领导、评估和实施机制,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另外,还探索了新型的旅游企业运营模式,从过去依赖景区旅游门票经济为主,转向全域多元化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强化资本驱动,助力崂山旅游集团上市,全面推动崂山旅游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将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

经过40年的发展积淀,崂山旅游亟待破解“山、城、人、海”的分割问题,成长中的崂山需要速度与激情,也面临着空间制约和生产升级。以优势为导向的旅游业,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以全域旅游打开了城市发展新格局。

让有风景的地方,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对于劈海前行的崂山而言,创新基因和传统早已有之。依托崂山区旅游、金融、科技、文化等优势资源,国内首创“文旅融创示范基地”,以培育扶持中小文创、设计、研发公司为目标的“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以旅游投融资集团、旅游设计研发机构、虚拟旅游开发、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产品开发机构等新业态为主的高端新兴旅游业态聚集区,助推旅游产业扩容、增值。将技术的创新嫁接到产业链的打造,构筑起农旅、工旅、文旅结合的新产业载体和绿色生态空间。休闲农业园、特色乡村成为“青年国际乡村双创优秀实践地”;海尔工业园、华东葡萄酒庄园等工业旅游项目有效释放产业动能;如是书院、绿石博物馆等镌刻着崂山文化印记,打造文化名家、名品、名企、名牌聚集地。

让有人文的地方,有新美学、新生活、新样板。崂山之美,美在山水有灵,还因为带着千年的历史文脉和气脉让这里有了“山高水远,恬淡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居环境、生态底色、功能融合、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优美造型。总长10.5公里的前海一线景观,建成石老人海水浴场“城市客厅”,成长中的客厅将继续沿海岸线往东拓展,打造成国际级岸线新地标,有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滨海步行栈道、生态廊道和景观轴线的大尺度空间脉络,加上如珍珠般规划布局的郊野公园,勾画出城市与乡村交融的田园风光,拉开了“全域皆风景”的空间架构。

让有特色的地方,有新消费、新体验、新支点。全方位挖掘崂山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崂山论道”“太清宫方丈升座庆典”活动及“崂山武术”表演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人文交流新空间——崂山书房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太清道苑酒店,丰富文化体验消费。2017年,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被央视评为中国最美赏月地;2018年,举行首届“太清水月·山海雅集”崂山中秋赏月晚会,探索崂山夜游,为崂山区夜游经济提供思路。近几年,结婚旅拍成为时尚消费的一个缩影。崂山圣罗尼克庄园“以海为媒”打造蜜月度假、婚礼庆典、婚纱摄影、亲子乐园等婚恋、家庭主题产品。作为崂山发展婚庆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支点,每年吸引全国旅拍游客近六七万对。在新消费上,总投资13.8亿元打造飞“阅”崂山通用航空旅游产品,开启山东省内第一个系统化运行低空观光项目。围绕农渔体验、工业旅游、文创旅游、主题民宿等产业融合构建一个新消费生态圈,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让品质引领优化公共服务

来自安徽的游客李先生一家三口,乘坐地铁11号线,直达景区大巴车乘坐点。“对于我们这种人生地不熟的游客来说,这样的景区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李先生感叹道。

秉持“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崂山区构建了功能齐全、分布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旅游交通服务方式。在国内山岳型景区中首次实现地铁与景区交通零换乘无缝衔接。将沿海一线建设成为集休闲步道、骑行绿道、口袋公园于一体的滨海慢游步道。地铁 2 号线和11号线已开通,全区98条公交线路实现500米覆盖率98%以上。

在崂山区文旅委应急指挥中心,最炫的要数“智慧崂山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了,游客走势、游客画像、消费分析、停车信息、实时舆情等不断更新、尽收眼底。有了这一“千里眼”和“顺风耳”,为旅游公共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

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客而言,厕所是评价一个地方旅游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远看还以为是个咖啡屋呢,走近才发现有厕所的标识。现在老百姓对如厕的要求越来越高,干净卫生是基本标准,而在这基本标准之上,更多的人希望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厕所。”来自北京的游客周女士禁不住对崂山的公厕点赞。

“方便”的事如果不方便,会让人游兴索然。厕所虽小,但关系着大民生。近年来,崂山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加强城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重要节点的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完成38处标准化生态厕所建设,新改建39处新型环保厕所和90余处新型市政公厕,先后获得全国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十大典型景区”“管理模式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厕所建管模式“崂山标准”被写入中国国际智慧城市发展蓝皮书,成为行业推广典型。

红瓦绿树,是初到青岛的印象,因海而生、以山闻名的山海之旅,则极易激荡起山海和鸣的回想:读懂一座山,需要长远的眼光和前瞻的视野,守住一片海,需要改革的智慧和创新的魄力。山东建设海洋强省、书写经略海洋的大文章中,崂山区是不可错过的精彩一笔。“崂山全域皆景区”的大胆实践,开拓了全域文旅融合发展全新局面。大道崂山,放眼未来,必将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的奋斗进程中释放魅力、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