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新闻
投稿

8天长假接待7亿游客 "黄金周"这些变化你发现了吗

2017-10-09 00:32:06 来源:央视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天是"双节"假期的最后一天,随着长假渐近尾声,各地迎来返程高峰。昨天,全国铁路总公司发布消息,全国有1361万人次搭乘火车出行。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双节长假前7天,全国已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63亿人次。而此前的预测显示:今年8天的长假,全国将接待7.1亿人次的游客。

  从2013年十一长假的4.28亿人次至今,短短几年便增长了将近70%。“十一黄金周”如今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长假。虽然假期年年有,但回望过去这5年,我们还是可以从很多变化中,看到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铁路网络飞速发展 高铁已占近四成

  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国庆假期运输方案启动以来,全国铁路已经累计发送旅客1.05亿人次。

  登上高铁,几个小时便穿越大半个中国。最新的预测显示:今年这个长假,高铁客流已经占到了铁路整体客流的40%左右。而刚刚启用不久的“复兴号”高铁,更是让所有人,有机会以350公里的时速,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平均每年投入7400多亿元,使中国有了2.2万公里的总里程,世界排名第一,相当于第2名到10名加起来的总和。

  13.1万公里高速路 免费通行受惠广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提升到了13.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而从2012年国庆长假开始,我国也开始在重大节假日,全面推行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的政策,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长江之上百座桥 描绘经济新版图

  逢山修路,遇水架桥。五年来,一座座新颖奇特的现代桥梁,也在不断描绘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新版图。目前仅仅在长江上,已经建好和在建的桥梁,就超过了100座。

  旅游供给侧改革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面对蓬勃兴旺的新需求,旅游供给侧也开始全面改革。2500多个旅游集散中心、3000多条旅游风景道路,以及正在各个景区不断推进的“厕所革命”,都在提升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水平。

  2017年,恰逢自行车诞生200周年。而在中国,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正在以共享的姿态,迅速出现在大街小巷。截至2017年7月,国内共享单车已经累计投放了1600万辆。中国的创业者,也把这种共享经济的模式,推广到了全球多个国家。以ofo小黄车为例,目前它已经进入了9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

  ofo最新的骑行大数据显示:假期期间,人们通过这种黄色的共享单车,已经减少碳排放7.8万吨。而且假期期间,人们的使用频率也比平时上升了15.4%。悠闲的假期中,选择共享单车出行。这种方式不仅更加环保,或许也是回归“慢”生活、返璞归真的一种体现。

  中国护照“成色”足600万人次出境

  如果说硬件水平的提升只是前提,那么软实力的进步,其实才让我们更加有获得感。就连一本小小的中国护照,如今也让我们越来越“硬气”。

  今年双节长假期间,中国公民有资格以免签、落地签形式,前往65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有600万人次出境旅游,而到达国家的数量,也将从去年的68个,变成今年长假的88个。从2012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对全球旅游业的贡献比重已超过两位数。

移动支付二维码随中国游客走出国门

  不知道您是否有这种体会:这几年,长假前排队去银行换外币的人少了。因为如今人们带着一部手机,就能在更多的地方进行移动支付。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在改变着世界。

  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这种行为在许多外国人眼里,根本生存不下去。有统计显示:如今中国每3台手机里,有2台在使用移动支付。所以中国游客如今走到了哪里,来自中国的移动支付二维码,就印在了哪里。

  境外几十万签约商户 扫码优惠还能退税

  目前,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陆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并且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中国游客常去的酒店、超市、百货商场、免税店、主题公园,甚至乘坐出租车和游轮,直接扫码,就能直接人民币结算。

在不少地方,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甚至可以获得商家的额外优惠,一般的优惠幅度能达到15%左右。

  而在机场退税窗口,中国人排队也少了。因为全球已经有16个机场,专门给中国人提供了扫码退税的服务,其中包括柏林、阿姆斯特丹、米兰等城市。互联网移动支付,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责任编辑: 刘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