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 > 通信
投稿

天津等五省市率先启动携号转网,不换号码可转运营商

2018-12-03 01:16:36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据工信部消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号码携带工作的整体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于12月1日推出新业务受理流程。相比老流程,新流程有以下两方面的改进:

一是有效提升用户感知。以往用户需拨打客服电话或去营业厅现场查询号码是否符合携号转网条件,过程繁琐且不透明。新流程上线后,增加了查询携转资格方式,用户还可以通过发送短信进行携转资格查询,部分企业还提供了掌厅、网厅等查询方式。新流程的改进使用户更加便捷、准确、直接地获取业务办理信息,避免用户跑冤枉路的情况发生,极大提升了用户感知。

二是大大提高携转效率。以往用户申请完携转业务后,需等到当天晚上10点后才能正式携转到新的运营商。新流程启用后,用户办理完携转业务后1个小时内(到下一个整点时刻)即可正式携转到新的运营商,大大缩短了转网生效时间。

新业务受理流程是在总结前期试验实践基础上,以充分尊重用户自主选择权、不断提升用户服务水平为宗旨,让携号转网业务的办理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公开透明。本次流程的改进,也为未来在全国其他省份开展号码携带业务积累宝贵经验。

另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转网可以短信办理,动动手指就能携号转网不必再跑营业厅……这两天,类似消息在朋友圈持续“霸屏”,各类新闻客户端和自媒体号相继转发并发表热评。很可惜,这是不负责任的误读。

记者多方咨询了解到,首批试点的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5省市确实从12月1日开始执行携号转网新规,并对携号转网流程作出了进一步优化。但是,新规明确,从1日开始,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短信查询是否具有携号转网资格并申请授权码,然后前往转入方的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携号转网业务,但并不能在线或短信办理。

所谓携号转网,简单讲就是号码可携带、移机不改号,手机用户可以在不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不同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原手机号码继续保留。携号转网新流程今天正式启用,这是真的吗?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新闻宣传主管王政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王政表示:“前段时间我们公司为携号转网新规的执行做了相关的系统调测,12月1日开始,武汉市一共有15个营业厅都可以办理携号转网。”

和过去相比,携号转网新流程有哪些不同?王政介绍,新规主要对携号转网流程进行了优化,客户携转之前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指令,来查证自己的号码有没有办理合约、优惠活动是否到期,或者有其它的限制条款。如果确认自己的号码可以办理,会收到短信随机下发的验证码,然后凭验证码到营业厅正常办理。

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携出方要开一个单子,携入方才能根据这个单子办理携入的业务。现在如果能收到验证码,就证明符合要求,系统会开放携转的权限,然后到你想携入的运营商营业厅去办理业务。”

记者致电同样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江西省,省内三家省级运营商均表示,从今天起,江西已启动携号转网新流程。相较于以往,老流程需要用户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去各运营商的自营业厅查询是否允许携出并开具携转证明,而新流程用户只需短信就可以完成查询和申请。如果不符合条件,会短信告知不符合条件的具体原因。

第二步,用户还需要通过短信申请授权码,需要发送短信指令“SQXZ#用户名#证件号码”发送至归属运营商,移动用户是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1,稍后将收到授权码。申请成功后,用户需要到携入营业厅进行办理,比如移动,要到移动营业厅办理。

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在天津、海南启动。到2014年9月,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实施。由于牵扯到不同运营商的转出和接入,携号转网变更手续比较繁琐,而且只能到相关运营商指定的营业厅办理携转业务,部分有携转意愿的用户往往因怕麻烦而选择放弃。

携号转网新流程在5个试点省份启用后,手机用户发送短信就能完成查询和授权码申请,不用再到携出方运营商指定的营业厅办理携出手续,免去了往返奔波之苦。不过,拿到有“通行证”功能的携转授权码后,用户仍需到携入方指定的营业厅才能完成业务办理。王政表示,这主要出于安全考虑和交接需要。因为现在要求100%的实名制办理,只有到营业厅去验证身份证才能达到。而且换了运营商以后,所有的客户资料系统以及计费系统都会移交,线上目前不具备这个条件。

虽然目前在线或短信办理携号转网业务还无法实现,但是新流程启用后转网便利度大大提升,办理成功率有望走高。王政表示,携号转网被视为实现移动通信领域促进有效竞争、优化市场结构的杀手锏,将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让用户得到更多实惠。让运营商会更加注重对客户的服务,以服务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让客户更加公平自由地选择。同时,让运营商投入更多资金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多增值业务和应用,从粗放式的管理慢慢到精细化的管理。

责任编辑: 王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