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人们或趴在窗前、或等在旷野,凝视头顶的夜空,聆听来自宇宙的那曲《东方红》。那时,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2019年3月10日,山间一道赤焰拔地而起,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凉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中星6C”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一刻,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刷新为“300”。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巨变。
从研究室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航天人从一穷二白起家,靠双手和算盘打出精确的轨道,凭脚步丈量出试验的数据,在戈壁深处创造出奇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四号”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一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一个“100次发射”用了37年,第二个“百发”用了不到8年,第三个“百发”用时仅4年多。未来,我国还将开启探索火星、从月球采样返回、完成空间站建设等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感慨:“在艰难险阻中求突破,每一个梦想成就更大的辉煌。”
浩瀚宇宙,是中国航天的舞台。随着发射次数不断增多,普通人的太空梦也不再遥不可及。通过北斗导航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等卫星资源的应用,航天走进千家万户,造福普罗大众。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经过一代代航天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努力,正逐渐变为现实。

北京:留学生感受中国年味
新疆多方力量增援伽师 救援工作仍在持续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状病毒?一篇文章
跟着“快递小哥”送年货:“晚点回家 早
过了大寒,就是年
济南·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联合济南高
2019“鸟巢杯”全国青少年冰雪文化艺术
中国第一女巨人姚德芬,身高2.36,比姚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
走进“死亡之海” 探访给地球做“CT”的
候鸟“恋”上洞庭湖,回归自然成就的奇
熊猫戏初雪
中国首次在南极宇航员海开展海洋生态调
2020年的第一场雪,来啦
铁道“保姆”寒冬体检高铁大桥
90岁“人民币女郎”梁军去世 系新中国第
清华教授去世,超千万财产“曝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