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 > 科技博览
投稿

读脑黑科技:未来人类的“知心好帮手”

2017-10-20 15:16:15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谢宇航 雷嘉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46fcf155642d4455a5b1882bfcbb991f.jpeg

                             脑控机器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放着曲折盘旋长跑道的大长桌旁,站着两个戴着耳机状设备的男孩,他们专注地盯着前方——两辆小赛车正在跑道上飞速前进。

   两个男孩面前还各有一个记录专注力数值的电子表,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教授介绍,“小朋友戴的设备是一个脑波仪,可以分析出大脑目前的专注力数值,当数值达到基本要求后,赛车会立即启动。”这是脑控技术制成的一项高科技体验型玩具,目前正在投入市场的过程中。
    与“脑控赛车”异曲同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信息交叉学科与智能研究院的产品——二者的相同点是都能检测使用者的专注程度——脑控赛车要求使用者用“意念”控制小赛车的前进,专注程度越高小赛车就跑得越快;后者的任务是通过约三分钟的测试,搜集被测者的专注力水平,以唤醒屏幕上睡着的大猫。只有使用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唤起。
    负责该项目讲解的孙博介绍,他们研发的HRV生理数据手环搭配脑电数据采集头盔采集数据,然后将数据传导到心理健康云平台上进行分析,输出科学的检测报告。“比如有些孩子每到考试,就会变得很焦虑。”针对这样的情况,项目组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给孩子一个类似考场的环境。让他在反复的刺激中学会调整心态。
                               
                            脑控无人机:动动眼球,就能飞来飞去
    
    和脑控赛车一样热闹的,是一场脑控无人机表演赛。博睿康科技公司的脑控无人机,需要体验者戴上电极帽,坐在电脑前。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几个方向图标,体验着只需要注视不同的图标,就可以让远处的无人机起飞、降落、转向。无人机旁边放置了一个类似Wi-Fi盒子的信号发射器——只有在发射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无人机才能接收到人脑的指令。
    而上海交通大学的脑控无人机看起来更简便——没有电脑,也不需要戴电极帽。体验者戴上一个眼镜之后,就可远程控制无人机。
    该项目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生机电一体化课题组,课题负责人介绍,这个特殊的眼镜可搜集体验者的眼动信息,然后传导到无人机上。所以只用动动眼球,就能让无人机飞来飞去了。“目前这项技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脑控轮椅: 想去哪里去哪里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手也不能动了,话也不能说了,你可能会用到脑控轮椅。”华东理工大学脑机接口研究团队负责人说。
 
学生研发的智能脑控轮椅
 
    该课题组曾让渐冻症患者坐上了装置有脑控系统的轮椅。为患者戴上电极帽后,他只需要看前方屏幕的不同位置,就可以控制轮椅进退。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有些渐冻症患者到了后期,眼睛也不好使了,我们就改为收集听觉信号。比如说左声道代表前进,右声道代表后退,双声道代表停止。给出一组声音,当患者专注于听哪一个声音时,就执行该声音代表的指令。当然比起视觉,听觉反馈会更慢一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脑电波轮椅已经研发、升级改造多年。研发团队的领队吴迎年老师介绍说,他们的脑电波轮椅原来只有一个脑控传感器,最近增加了一个眼球检测与协同控制传感器,这样除了检测人体的脑电信号,还能检测眼球运动。
    在轮椅前方搁屏幕的地方,有三个红外线发射孔,这三个孔可以检测出轮椅乘坐者的视线方位,然后将方位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再由该系统指挥轮椅前进后退。“我们根据脑电信号和眼球运动情况做了一个决策级的信息融合,能更准确地了解人体的控制意图,增加了系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吴老师说,目前脑电信号检测和眼球运动检测还只能交替进行,下一步他们的目标是使二者能够同时工作,互为补充。
    同样做脑控轮椅研发的,还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脑机接口与脑信息处理研究中心研发的脑控轮椅是基于想象的,不需要外界给乘坐者提示和刺激,只需要乘坐者想象一下运动的动作,就能让身下的轮椅按照想象的运动轨迹前进。
 
    相关链接:
                                 什么是脑控机器人 
   
    脑控机器人,是一种融合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机器人,它以BCI技术(BCI是Brain Computer Interface的缩写,即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的技术,俗称“脑控”。具体而言,脑控技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读脑”:通过佩戴在头部的感应捕捉器来识别大脑头皮电流变化和血液的流动信息,把微弱的脑电波放大,利用计算机分析人的意图,读取人的想法。其次:指令转换,通过计算机将人的想法转换成机器控制指令。最后,指令传输:将转换后的指令通过无线装置发送给机器人,让机器人遵照相应指令完成动作,从而实现由人的意念来控制机器人。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