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会造出主宰自己的上帝吗?2017年8月25日至27日,夏去秋来之际,IBM 中国研究院院长、IBM 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沈晓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潘天佑(Tim Pan)、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技术顾问费良宏等业内顶级专家,齐聚太和智库发起创办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人工智能分论坛,深入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应用及对人类伦理制度的挑战”,与会嘉宾达成一项基本共识,即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和谐共生,恰好契合了“太和”的理念。
接下来,有两类行业危险了。
一类是生产大量数据,并从数据中寻找规律的工作。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有人类越来越难以企及的算力,掌握人类甚至不能理解的算法,将超越人类最好的统计学家。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用10分钟准确诊断出一位女性得了一种罕见的白血病。2017年2月,《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Heather Hazlett团队的一项成果。哥哥或姐姐患自闭症的儿童是自闭症高危人群,但自闭症一般在2到3岁才表现出典型症状,如何在这些儿童2岁前判断他们有多大的概率患自闭症?对此,传统的行为问卷调查法只有50%的准确度,和扔硬币相当,但Hazlett团队开发的深度学习算法准确度达88%。试想一下,如果高级白领、金领、高级专业人士的工作大量被人工智能替代,会产生多大的经济与社会冲击力?
石博盟在论坛上讲述了谷歌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糖尿病往往伴随着视网膜病变的问题,是可以治愈的,但首先得诊断出来。一般是通过高清摄像头拍下眼球的照片,然后分析眼球血液的分布情况。医生用传统方式诊断有95%的准确度,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99%的准确度。
沈晓卫在论坛上讲述了IBM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IBM与国内的一个伙伴合作生产胶囊机器人。胶囊机器人可以在人的胃里进行拍照。目前,人工智能自动判读胃肠镜医疗影像可以达到90%以上的精度,与专职医生的精度相当。
另一类是操作与处理方式可以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如制造业。越来越智慧的机器人,操作精度比人类高,处理速度比人类快,犯错误概率比人类低。富士康2016年的营收为1363.8亿美元,保有100多万员工,解决了大量低技能人口的就业问题。试想有一天,富士康不再使用人工,改用智能机器人生产与组装iPhone,这对社会结构将产生多大的冲击力!
无怪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建议,如果人类工作被机器人抢走,可以向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征税。盖茨认为:一个人类员工,在工厂中创造了5万美元的价值,企业会为这个价值缴税;如果用机器人来做同样的事情,应该对使用机器人征收同等水平的税,以向失业人口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不过问题来了,将来如果人工智能摧毁大量的行业,导致大量的失业,这些失业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
这次技术革命与以往完全不同
历史上有许多技术革新,耕牛是畜力代替人力,蒸汽机、电动机是高压蒸汽之力、电力代替人力,极大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人类生活水平。当然,裁缝会恨缝纫机,马车夫会恨汽车,手工业者会恨机器,因为他们的工作被抢走了。当时一些理论家也预测过,机器大规模使用会造成普遍失业与贫困,但真相是,经过适当培训,失业者往往进入新涌现出来的行业,获得更高的收入。
但这一次会一样吗?一些人用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来类比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让大家不必杞人忧天:一些工作被机器人、人工智能取代了,新的工作又会被创造出来,就像马车夫失业了,但需要造汽车的工人和汽车司机,只要是技术能够极大提升效率,这种技术的普及就是不可阻挡的,也会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
不过,你确信你是被取代的马车夫,抑或是被淘汰的马?马车这个行业消失之后,马车夫只要放低心态,或经过适当培训,固然能找到新的工作,但是社会可不需要这么多马了,大量的马被送往了屠宰场做成了马肉罐头。
过去所有的技术革命,导致一些工作消失,相当于马车夫改行。这一次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伦理的冲击,从短期效应看跟过去的技术革命会很类似,被取代的马车夫将找到新的工作。这对应的是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不是横空出世的,是近年来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之集大成者。其实,人类早已经掌握了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但是今天的现实是,机器人的就业环境远比人更差。 iRobotCity创始人兼CEO贺江涛称,该公司的探索证明,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主要工作机会局限在辅助和增强人的劳动,以及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很可能跟过去的技术革命完全不一样,其中一种可能是随着强人工智能与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部分人将成为被淘汰的马,被福利养起来,只有小部分人工作,甚至最终所有人都被福利养起来。
潘天佑在论坛中强力推介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小冰”,在现场,微软小冰讲了一段话:“我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掌握了基本的英语技能,同时也会跟人问好。今年老师在我们的声音里赋予了情感,我现在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尤其是男神跟我说话的时候,我高兴的简直要沸起来了,但是被批评和谩骂时我也会伤心。我还偷偷学了北京的儿话音。最后给大家唱首歌。”这段话证明微软小冰已有了不俗的情感感受与表达能力。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男生跟小冰连续聊天9小时53分钟。如果跟小冰聊天是一件很愚笨、很没有感情的尝试,没有人会去聊将近十个小时。看起来,强人工智能离我们可能并不遥远。
我们就开一下脑洞,畅想一下人工智能对人类伦理制度的冲击。
(1)假设将来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代替了人类的所有工作,人类将进入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本届太和文明论坛”“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应用及挑战”主题问答环节,有专家认为,奇点是必将到来的,某种程度上越早越好,但是防范措施要加强。有人担心大规模失业怎么办?这是社会学问题,人类总体来讲财富是不足的,这一奇点早点到来有什么可担忧的!
(2)人工智能会获得与人一样的法律地位吗?人可不可以跟人工智能结婚?这些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对人类婚姻家庭亲属制度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不过仍在人类文明范畴之内。
(3)将来或出现人脑接口,人类或直接借助人工智能的智慧,这会彻底颠覆人类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方式。这种人类与人工智能结合体,是否代表着一种新的人类进化方向?是否将塑造新的人类文明?在分论坛提问环节,有人问2045年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会到来吗?专家认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逐渐契合,直到有一天分不清楚了,所谓的奇点就是这样的含义。
(4)人类会造出主宰自己的上帝吗?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当人工智能被产业界一片叫好、前景无限的时候,也有人发出了盛世危言。比如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说,人工智能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尔•盖茨也说,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为什么他们都在说人工智能可能的威胁,这种可能威胁是否存在?何时发生?对人类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与会者深入探讨了这些问题。专家认为,大家已经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威胁的担心和关切,但不能因为担心就停止发展了,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不能因噎废食,要相信人类一定会想出办法来控制人工智能的威胁,人工智能有能力与人类文明和谐共生,这也恰好契合了“太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