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美丽的事物也可能有危险”,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米堆冰川,便暗藏“危机”。
从空中俯瞰,总面积达117.5平方千米的米堆沟流域宛如葫芦。其中,米堆河上游海拔3800米以上就是冰川及永久积雪区。
“气候变化对冰川影响很大。从研究结果来看,青藏高原东缘、南缘、西缘的大部分冰川在退缩。”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清说。

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米堆冰川暗藏“危机”。 张素 摄
陈晓清踩了踩脚下石头堆,补充说:“2010年时,我们所站的位置还是冰川,初步估计它现在退到1公里以外了”。
记者26日随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科考车队探访此处,只见湛蓝天空愈发衬出冰川素白,湖泊波光粼粼,其间缀有块块浮冰。
面对这幅美景,陈晓清却并不轻松。他清楚地记得,1988年7月15日23时30分,米堆冰湖发生溃决。短短10分钟内,洪流沿着米堆沟而下,卷走了米堆村,波及到94千米以外的波密县城,给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当时洪流冲毁下游的318国道约30千米长,导致国道断道长达一年之久。”陈晓清对记者说。
更令他担心的是,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持续融化,他们在解译2016年遥感数据时发现,当前米堆冰湖面积达到0.25平方千米——相当于1988年发生溃决以前的水平。
“蓄水量达到1988年溃决前的水平,意味着冰湖下一步有溃决风险,对318国道及未来建设的公路、铁路都有危险。”陈晓清说。
面对危机,人们并非全然束手无措。自1988年以来,成都山地所的科学家们持续对米堆冰川开展研究,陈晓清列出主要四个方面,包括定期对冰川及冰湖进行综合考察、定期进行遥感调查、建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室内模拟实验。
“1990年,所里的前辈们就来进行综合考察,他们早上6时出发,一直爬到海拔5500米以上的冰川位置,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陈晓清说。
科学家们还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米堆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泥石流与主河不同频率洪水遭遇情况下,泥石流堵塞主河及溃决可能性,泥石流、洪水的危害模式进行了研究。
科学家们建议如果川藏铁路走线,应从米堆沟流域对岸以隧洞的方式通过,这样铁路就将避开泥石流的直接危害范围。他们提醒,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米堆沟的监测与预警,并关注沿线类似具有溃决风险的冰湖的评估与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措施的研究。

厉害了,我的红事会,2020年活动有哪些
“中国网事·感动2021”十大年度网络人
朴槿惠妹妹竞选总统,“坑姐专业户”这
西安疫情传播链增至272例,外溢6市
疫情期间城市里的倾听者、陪伴者
校园文化艺术节丨一方画纸展才华,三
山东省文促会与旅促会联合举办“泰山文
粗心学员丢失钱包 车管辅警完璧归赵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怎样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习近平这
“大观杯”摄影比赛发奖仪式暨摄影作品
重庆:老旧社区变身网红文创新地标
国庆佳节,他们坚守战位
多彩花灯迎中秋
福建独有,全国罕见!福州夜航龙舟火了
安心!暖心!应对突发情况,山东交警随
周恩来巧赠外宾“蘑菇云”照片当国礼
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写在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