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前,外方参赛队员正在调整枪支。安晓惠 摄
秋日的燕山深处,层林尽染。正午时分,武警某训练基地靶场,阳光分外耀眼。西班牙国民警卫队狙击手马科斯上士伏在地上,快速拉动枪机,将子弹装填进狙击步枪内,尔后迅速调整呼吸、集中精力,等待150米外随时可能出现的目标。马科斯正在参加的是“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接下来的5天里,他和队友圣提亚哥下士,将与来自白俄罗斯、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军警宪同类部队的逾百名狙击精英同场竞技。
马科斯是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狙击手,曾远赴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等国执行任务。即便如此,他仍不敢掉以轻心。毕竟接下来出现的目标最小直径只有3厘米,还不足一个乒乓球大小,而显靶时间仅有5秒钟,战机稍纵即逝。
“这个课目是利用声响掩护狙击,重点检验狙击小组分析掌握战场环境、快速捕捉战机和精准协同狙击的能力。”据现场裁判员介绍,狙击小组2名射手可自由分配5发子弹,但必须在2分钟时间内,利用随机播放的6次模拟枪炮声作为掩护,对5个直径依次为3至7厘米的目标进行射击。
参赛狙击小组利用声响实施掩护狙击。王涛 摄
狙击手素有“枪王之王”的美誉,但每一个“枪王”都是从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中锻造而来。同样面对利用声响掩护狙击课目,中国海军某部狙击手王源震在研究竞赛策略时,提出了一种“稳妥”方案:放弃直径3厘米和4厘米的目标,以确保后面3个目标都能命中。但遭到队友张亨的直接否决:“战场上,狙击手没有选择目标的权利,更没有稳妥的‘第二方案’。”
此时,在百米外的侦察判定狙击课目竞赛场,刚走下射击场的武警新疆总队狙击手王杰额头上依然冒着汗珠。在这一课目中,他和队友李峥嵘先潜行通过5米排水管道,再利用模拟无人机战场监视画面,判定出隐藏在幕布后面半身靶的位置,两人在间隔小于1秒的时间内果断击发。“这个课目的难点在于射手看到的画面,是从目标背后拍摄的,与射手射击朝向正好相反,好多选手都因判断错误遗憾失分。”王杰告诉记者,“这个课目对射手的运用战场地物、迅捷准确判断空间和精准狙击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近距离精准狙击课目,来自武警部队的选手精准命中目标,获赠“轩辕剑”。安晓惠 摄
中国武警雪豹突击队队员沈圣囡是首届“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小组总冠军获得者。首日竞赛的课目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多种姿势狙击。射手须携带25公斤弹药箱向前跃进50米,分别采取立姿、跪姿、坐姿、卧姿,对100至150米距离上4个缩小1倍的半身区域靶进行射击。
“要想在这个课目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克服负重运动后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光照、湿度及风力的影响。”虽然射击条件极为苛刻,但沈圣囡认为很有必要:“狙击手是反恐的尖兵、钢刀上的锋刃,必须具备多种条件下的打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