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郁发热
此类患者多性情急躁,平时情绪不稳定,多言快语,面色青。时觉身热心烦,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制或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舌苔黄,脉弦数。妇女常兼月经不调,经来腹痛或乳房发胀。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但不宜多用理气药,因为理气药香燥,容易伤阴。
二、外感后的低热
感受外邪,禀体素虚,正邪相争,邪气留恋,低热难退,外感后,治疗不当,过用寒凉,或早进滋补,失于表散,也可以使邪气伏于里而难于外透。所以在治疗外感时,不宜用大苦大寒之剂或大发汗;宜轻剂,小量外透为好。
三、阴虚低热
此类病人的低热,为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阴阳失衡,而使虚热内生。多见于瘦人。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方用清骨散或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四、气虚低热
此种低热多与脾气虚弱有关,发热常在劳后发生或加剧,热势或低或高。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五、痰食积滞之低热
这类低热多见于小儿、老人、久病体虚之人。因为其生理特点,胃肠功能比较低弱,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损害,所以易积食、生痰,再加之外感等因素致使低热不退。此类患者要在方药中加上消导积滞、化痰药物,如越鞠丸、保和丸等方药,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用药方面,内伤久病者,要注意调理脏腑气血,补虚祛邪。一方面要以祛邪为主,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维护正气。外邪内陷者,佐以轻透之品,鼓动正气,因势引导。小儿低热、脾胃虚弱,加用葛根、白芷之类。入夏后,低热不退者,加上六一散、鲜竹叶,能清暑利尿,畅通气机,退热往往理想。肝气郁滞的低热,理气时要防止伤阳,理气药要轻或加补阴药物。气虚低热加用香薷、白薇、藿香。阳虚低热用玄参清肾经虚热为主,丹皮清无汗之骨蒸潮热;地骨皮清有汗之骨蒸,青蒿、秦艽治疗虚劳发热。在治疗低热用药上,一般来说,药量宜轻,不宜过大。大剂量用药,往往苦寒相加易伤正气;若病情需要,也要中病即止。
专业. 疗效 . 敬畏 . 精致
特色:妇科儿科加全科
电话:0531-82893536
4006883536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化纤厂路4号凯旋公馆大门北邻
网址:www.wtsz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