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名医诊所
投稿

别和生物钟作对!有必要学点中医养生

2017-10-06 23:19:12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新鲜出炉的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

一下子,生物钟研究,成了朋友圈里走红的关键词。

而范永升教授的微信,接连两天,热闹得不得了。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全国首届名中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好多人都来找这位中医大家: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否就是要我们别和“生物钟”作对?

你不是很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在中医领域,有关“生物钟”的说法,这可是老祖宗两千多年前传下来的智慧。

对中医养生者而言,也是受益匪浅的一堂课。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避免疾病带来的伤害

最早,中医《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年节律、日节律的理论。范永升教授解释,两个理论都是与自然界紧密联系。

年节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反映到人体当中,比如脉象上,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四季变化。从养生来说,也因此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

关于日节律,中医认为,阳气从早到晚是由盛到衰的过程。早晨,随着阳气开始生发,人从睡眠中醒来。上午,阳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中午至黄昏,阳气渐消,人逐渐感到疲惫。入夜后,阳气潜藏,则需要睡眠休息,养蓄精力。

《黄帝内经》的《灵枢》一书中提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的是患有疾病的人,一天中常会出现早晨病情渐轻,中午病情稳定,深夜病情最重的周期性变化。

因为该理论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范永升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曾对医院死亡病例做过研究。调查了200多例病人后,他发现,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死亡的病人约占35%,与中医理论中的周期性变化相符合。

中医将人体生命活动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思想,贯穿于养生与对疾病诊治之中。

其实,这也就是三位美国科学家关于“生物钟”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各种疾病带来的伤害。

范永升教授说,中医有关年节律、日节律的理论,是祖先根据长时间观察实践结合古代哲学得出来的智慧。如今科学界对生物钟的研究,阐述了其内在的科学原理,也赋予了中医理论新的科学内涵。

屠呦呦研究员从中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研制成抗疟疾的新药;李兰娟院士研究肠道微生物群,提出要对付有害菌、保护有益菌,与中医扶正祛邪的理论不谋而合;李大鹏院士从薏苡仁中提取成分,研制肺癌抗癌药,也阐明了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的机理。

范永升教授一直在做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研究“上火”的机理与防治,他尤其期待现代多学科的发展研究,来揭示中医的科学内涵。

别和“生物钟”作对,保持规律作息,对养生尤为重要

三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提示我们,生活方式别和“生物钟”作对,比如长期熬夜,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很大。

范永升教授说,中医里也有相同说法。《黄帝内经》的《素问》一书中提出: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讲的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变化,生活要有规律,否则会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除了熬夜,饮食不规律,比如吃太多会影响睡眠,情绪不好,过度伤心,还有过度劳累,都会影响到正常的作息与身体健康。”

当然,生物钟不是一成不变,像医生们出国交流,很多时候也需要倒时差。范永升教授强调,生活作息不可能人人相同、绝对固定,而是要去适应外界环境,尽量保持规律作息。

比如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现在到了秋天,要适应“秋收”的特点,保持神志安宁、精神内敛、心情淡定,饮食上遵循“阴平阳秘”的原则,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不要吃大热的补品,胃寒的人不要吃生冷食物。

范永升教授今年63岁,搞了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前年刚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虽然工作忙碌,但身子骨一直很好,他几乎不喝酒,也没有抽烟的习惯,生活简单、作息规律。

他是这样度过一天——

早上6点至6点半起床,50岁以前,会先跑步20分钟,大概2公里多,现在膝盖功能下降了,以散步、做操为主,活动一下筋骨。

7点吃早餐,稀饭、牛奶、面包、鸡蛋和杂粮,换着吃。

午餐和晚餐一般都是一荤两素、二两饭,肥肉不吃,以鱼、瘦肉为主。中午会午睡半个小时,让精力得到恢复。晚上还会出去散步30分钟左右,保持一定的活动量。

值得一提的是,范永升教授一般晚上11点-12点入睡,睡眠质量很好,一觉到天明。“我很少失眠,这得益于一个好心态,心态对睡眠来说很重要。”

专家名片

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名中医,浙江省文史馆员,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937”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教育与内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9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责任编辑: 刘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