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名医诊所
投稿

骨质疏松防治,谨防九种误区

2017-09-04 22:13:19 来源: 作者:马玉波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不少人认为骨质疏松不算病,是老年正常退化,没必要治疗。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其实,认真对待骨质疏松问题,不仅能有效治疗、缓解病痛,还可能预防骨质疏松。可惜,骨质疏松的危害被忽略了,误区不少。

       误区一:骨骼不痛就有说明没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初期没有明显不适感,骨量却在缓慢流失。证据显示,城市居民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从40岁左右就开始了。当出现驼背、身高变矮时,说明病情很严重了。因此中年后就该引起关注,特别是老年人、绝经后女性以及烟酒史多年、糖尿病和肥胖、有骨代谢疾病、常年使用激素药物等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了解是否有骨质疏松情况。
现在体检较流行,但体检项目通常没有“骨密度测定”等骨质疏松检测项目,所以中老年即便体检合格,不等于可忽略骨质疏松问题。                 
      误区二:骨质疏松是小病,不碍事
  骨质疏松最初的症状常常是隐隐疼痛,它的主要风险是随后可能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因此这种骨折也叫脆性骨折,可能反复发生。这也解释了为何老年人因跌倒致骨折的事例屡屡发生。
  一旦骨折就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但卧床太久会带来继续脱钙、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感染、下肢血栓等问题,经久不愈甚至会导致残疾和死亡。因此,骨质疏松“以后再说”的麻痹思想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三:老了以后再看医生吧
   
     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控制、扭转、改善或防止骨质疏松。人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成骨和破骨过程同时存在,骨量在30-35岁时达到高峰,到中老年后,破骨速度慢慢超过成骨速度而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展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到10年就会进展到重度骨质疏松。因此,千万别以为年岁尚早就与己无关,若出现腰腿乏力、持物承重和耐力下降、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恢复缓慢、莫名其妙骨痛抽筋等,可能已发生了骨质疏松。
         
           误区四:年纪太大,治疗来不及了
  
    只要发现骨质疏松,随时开始治疗都有重要价值,这能有效阻止或延缓病情,即便很严重了,也有不少办法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有些办法甚至没有副作用,也不需要常年服药,只要坚持阶段性的治疗即可。况且骨质疏松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对其也有积极意义。
             误区五:自己吃药就行
  自行用药对药物品种和剂量掌握,以及药物反应的处理不一定准确,而且骨质疏松治疗常常需要运用综合手段,需要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还需要疗效跟踪和治疗方案的调整,自行购药服用有诸多局限性,还是接受正规诊疗为好。
            误区六:喝牛奶和骨头汤就能补钙
  并不是这么简单。钙的吸收和利用以及脱失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单纯补钙并不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甚至不能缓解疼痛,这就是不少患者的苦恼———越喝牛奶补钙,腿脚越抽筋。
  另外,骨头汤中钙含量并不多,能吸收多少不确定,反倒是骨髓中的油脂含量很高,不利健康。还有一些人的饮食中并不缺钙,但因为晒太阳少,导致维生素D缺乏,这反倒是影响钙吸收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盲从这样的观点。
             
         误区七:老人防骨折就该多静少动
 
  已经骨折暂时减少活动促进愈合完全恰当,但长期少动并不能防止骨质疏松,反而会加重骨量丢失,严重时咳嗽或翻身就会发生骨折。另外,少动还会弱化关节柔韧度,更容易引发骨折。
  已有定论显示,适量锻炼有利于保持正常骨密度和骨强度,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作用。家务劳动不能完全代替锻炼。根据具体情况兼顾动与静才是正确态度,让锻炼、适当日光浴、不吸烟、少开车等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八:骨折后靠手术可恢复正常
  手术只能解决已发生的骨折,不能防范再次骨折,况且骨质疏松严重时骨折愈合更困难,有时甚至无法手术固定,因为脆性太大了,因此手术前后治疗骨质疏松才是根本。
               误区九:中年人与骨质疏松无关
  老年的骨松问题多是从中年甚至青年开始的。原因很简单,“宅男、宅女”长期沉溺于网络而缺乏锻炼、久坐办公室和开车、

 

 

 
 
   嗜好咖啡、户外活动少、睡眠少、高油糖肉蛋奶饮食等,都是促进或加速骨量丢失的不良影响因素。而这些许多人兼有的生活特征,使他们从中年人就开始骨密度下降,甚至把骨松年龄提前了,这成为富裕社会的新问题。所以骨质疏松不仅仅与老年人有关,与众多中年人特别是城市中年居民也有关。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