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快递垃圾的控制和治理已成为监管层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2月2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指出,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更是突破400亿大关,并且每年还在以100亿件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大量的快递包装物如何处理,是快递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这次吹风会主要是对此前2月7日通过的《快递暂行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进行解读。作为快递业首次行政法规立法,条例也为快递业建立了绿色生产消费的制度导向。
据马军胜介绍,一是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包装材料,二是鼓励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装,三是鼓励企业对包装材料减量化使用和再利用。
与绿色材料的研发推行相比,优化包装、回收再利用等“存量优化”的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在当下优先推广。目前,不少快递企业已在多个城市布局试点,去年“双十一”期间,知名电商纷纷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快递袋,或推出快递纸箱回收服务等。
但试点范围小、力度低也是较为明显的短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了多家上海市某大区的快递网点,其从业人员竟多未听说过回收包装和环保材料。
这场饱受期待的环保行动能否铺开?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应由谁研发?现阶段产生的快递包装垃圾又该如何对待?这或许不是快递企业一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荐性“新国标”登台
中国快递领域的包装物主要有快递运单、封套、包装箱、胶带、内部缓冲物、编织袋、塑料袋等7大类。
在海量快递包裹下,我国的快递包装耗材量惊人。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6亿件,共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其中胶带的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
而近两年来快递业务量仍在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到了2017年,尽管增速放缓至28%,但总量已高达400.6亿件。可想而知,耗材量也将持续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除部分纸类材质可以回收利用外,大多数耗材带来的固体废物污染几乎“无解”。这些塑料袋、胶带、泡沫填充物等,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据悉,它们大部分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置,而无论焚烧还是填埋,都将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该问题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去年底,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提高到50%,填充物则为100%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
近日,为了实现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行业目标,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也发布了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鼓励快递包装袋采用生物降解塑料。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如同这次的管理条例一样,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引导性建议,而真正减少快递垃圾的危害,需要制定强制性标准和法规。
不过,快递公司已经在新材料上有所迈步。菜鸟、京东、顺丰等公司均在近两年发声支持新材料研发,顺丰甚至已经在某行业展会上推出了以“科技”和“环保”为特色的产品,包括免胶带纸箱、二次重复利用环保文件封、可回收利用冷藏箱等。
就在2月28日,菜鸟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以及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主要快递公司,共同发布了“中国绿色物流研发资助计划”。
据称,各方将在今年投入1000万,从物流包装的轻量化、循环利用、创新替代等领域着手,增加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投入,促进绿色包装升级。
而早在2016年,京东便与东港股份联合创建了“京东包装实验室”,致力于绿色物流包装产品的研发和使用。这也是我国首家物流包装实验室。
不过,该实验室目前并未有新的产品公开发布,而顺丰的几款新产品也暂时未见广泛使用。
回收再利用试水
与研发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相比,降低材料使用量、提高材料使用率是当下更为实际的考量。
据测算,2016年我国快递包裹使用的瓦楞纸箱原纸量约等于消耗7200万棵树木,而快递纸箱回收率不到20%。
事实上,快递企业们也已经在减量包装、回收再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菜鸟在2016年开发了“智能打包算法”,以节省包装材料。系统会根据商品的属性、数量、重量、体积等指标综合计算,与现有规格箱子的长宽高、承重量进行匹配。据称,菜鸟目前的仓配体系已经全面使用该智能化打包方式。
在回收再利用方面,苏宁物流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启用了5万个“共享快递盒”。与传统的纸质快递箱不同,收货人签收后,快递员会将箱子回收,进行重复使用。
菜鸟也在“双十一”期间启动了“回箱计划”,在长春、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数百个驿站开展废旧纸箱回收活动。据称,今年以来,菜鸟将继续加码快递包装回收,在重点城市增设回收台,打造千个绿色驿站,消费者可以在收件拆包后,将纸箱就地留存。
将箱子回收或再利用均是出于环保的“好意”。但与庞大的快递业务量相比,也显得“小打小闹”。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回收处涉及城市网点相当少,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及快递网点从业人员均未听说相关活动。
苏宁推出的可重复使用的“快递盒”,也存在覆盖种类少、使用面窄的问题,只涉及3C、母婴和快消易碎品等类目产品。而顺丰此前展示的可回收冷藏箱也是如此,顾名思义,它只应用于冷藏物品的运输场景。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难判断这是企业自觉主动的行为,还是响应上层号召所做出的“表面姿态”,毕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都是逐利的,如果没有利润的回报,“不知道为什么要推广出去”。
而在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看来,快递企业将包装材料回收再利用本身就不值得鼓励。对于快递公司而言,回收旧材表面上降低了用料成本,但归类、仓储、再加工等其他成本也无可避免,实际上并不经济;另外,二次使用的包装材料强度和安全系数均会降低,无论对快递公司还是消费者,都会形成一定隐患。
可见,真正由快递公司大量推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既有风险也不现实。其实,新版国标也增加了二次使用快递封套的相关要求,只有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快递包装箱才可重复使用。
徐勇认为,快递包装的污染问题,应从环保、卫生等多维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解决,而不是仅仅靠快递公司,在全社会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健全的情况下进行集约化管理,这样才能降低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