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发布了《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以下简称《殡葬绿皮书》)。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究员曾寒柳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市92%的市区消费者认为公墓消费过高,市区居民中等殡葬消费的公墓消费占整个殡葬消费的87.5%。
长期以来,民众“死不起”的感叹一直被媒体热炒。而在这种感叹背后,暗示了中国殡葬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这个略显神秘且被封闭的殡葬业可供参考的市场数据并不多。来自官方的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总数4382个,殡仪馆1784个,公墓1506座。虽然公益性墓地仍是国内“主流”,但经营性墓地的暴利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棒。
内地殡葬业第一股“福寿园”上市即获热捧,随即开始“攻城略地”;福成五丰完成墓地收购填补A股殡葬空白之后,股价表现同样不俗。其实,在港股市场中,看上“墓”后生意的资本并不在少数。在港股市场,安贤园中国、仁智国际集团、富贵生命、中国生命集团等上市公司均涉及殡葬业。那么众多资本为啥独爱殡葬业这种“触霉头”的行当呢?
其一,殡葬业是一个极具暴利的行业。据殡葬业的港股上市公司报表显示,港股上市公司共同的特点是其毛利率极高,普遍为40%~80%不等。去年12月,安贤园中国和若干私募机构共同投资进入“殡葬O2O”领域,推出线上代理陵园、网售骨灰盒等服务,这类业务也将继续推高其处于73%高位的毛利率。
其二,殡葬业市场前景广阔。在中国的老龄化不断加速之下,殡葬业的“钱景”不言而喻。综合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殡葬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这显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资本也很早就嗅到这股“钱景”。据业内人士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殡葬业没有完全开放,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没有进入殡葬市场化,行业商机无疑是空前巨大。
其三,殡葬业具有战略整合潜力。因政府的严格管制和客观存在的地域性壁垒,国内殡葬业高度分散。根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的数据,2012年,行业前五大企业总体市场份额仅为3.2%。分散的行业格局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整合潜力。国内行业龙头福寿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多地同时开展业务的公司之一。即便如此,其过去三年所占市场份额平均也只有1%。
当然,殡葬业也有出现亏损的企业,在港股市场上,主营殡业的中国生命集团则仍在艰难的扭亏之路上。笔者认为,相对于葬业,资本在殡业的活跃度较低,大多数殡仪馆需要通过骨灰盒等殡葬用品的售卖上弥补损失。这就是殡业难盈利仍需“以墓养馆”的原因。
另据专家介绍,由于殡仪馆总体的运作是赔钱的,而政府也没有钱补贴,就允许殡仪馆卖墓,以卖墓补贴火化的亏损,所以殡葬业真正的暴利在“葬业”之上。据研究显示, 2012年墓地服务市场规模261.54亿元,占市场总值的56.2%。墓地服务行业市场规模2017年预期将达到583.25亿元,占殡葬服务业的58.7%。那么葬业为何会出现巨大的暴利现象呢?
首先,国家对墓地、墓石缺乏基本的定价标准。目前,物价部门仅对“火化费、运尸费、停尸费、租用大厅费、寄存费”等基本服务定价,对墓地、墓石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百元左右的土地成本,才能卖出万元的墓穴价。除了墓地、墓石以外,骨灰盒也存在暴利。
再者,土地稀缺,使墓地价格比房价贵。《殡葬绿皮书(2012~2013)》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近日回应“高价墓”时也称,近10年来,全北京市33家公墓没有再增加一分土地作为公墓用地,剩下的土地是稀缺的。一边是墓地资源越来越少,一边是墓地需求量急骤上升。这就导致了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民众感叹“死不起”的原因。
最后,国内整个殡葬行业的准入门槛高,不是谁想投资就可以进来的,这直接造就了一个相对封闭、垄断的暴利市场。国内殡葬行业受到民政部的严格管制。实施牌照制度、土地供应有限而且缺乏人力资本,使得殡葬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而因政府的严格管制和客观存在的地域性壁垒,所以国内殡葬业才具有高度分散的特性。
中国的殡葬业真的很暴利吗?确切的讲,暴利在葬业,而不在于殡业,就是墓地、墓碑、骨灰盒这三样东西的利润率较高。有券商曾推算过,一般一个墓地项目投资在2亿至3亿元左右,建成后1年盈亏平衡,5年可收回投资,这么高的暴利能让各路投资者不看着眼馋吗?所以葬业要去暴利化,就必须更多的利用荒山、荒坡,加大市场的供应量。同时打开市场准入门槛,这样才能真正遏制我国殡葬业出现“死不起”的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