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保 > 曝光台
投稿

弄虚作假被取消检验资质!一批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典型案例公布

2025-11-26 23:36:30 来源:中环报记者秦淼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一批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典型案例,多家机构因出具虚假报告、骗取资质等违法行为被依法严惩。其中,涉及机动车检测公司在尾气检测方面弄虚作假,被取消检验资格。

3717辆机动车靠“OBD作弊”蒙混过关

通报的案例显示,在山西运城,临猗县大运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将机动车排放检验变成了“走过场”。根据运城市生态环境局移交案件线索,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临猗县大运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查,2023年1月—7月,该公司对3717辆机动车进行排放检测时,通过“OBD作弊器”等方式弄虚作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2024年8月,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该公司出具虚假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认定其违法行为符合情节严重情形,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至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6月,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依法对该机构作出取消其检验资格的行政处罚。

为冒黑烟车辆“量身定制”合格报告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合查处,揭开了成都佑德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的造假内幕。

2023年10月,根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移送案件线索,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成都佑德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查,该公司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对84辆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时,通过为冒黑烟车辆出具合格检测报告、擅自变更检验检测方法等方式弄虚作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2023年9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该公司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规定,认定其违法行为符合情节严重情形,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至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4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该机构作出取消其检验资格的行政处罚。

为11家排污企业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报还涉及环境检测公司弄虚作假的问题,同样被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

2024年3月,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有关线索,对河北润利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经查,该公司在2022年通过伪造采样时间、未经采样直接出具检测报告等方式,为11家排污企业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2023年7月,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依法对该公司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的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并依据《廊坊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试行)》的规定,认定其违法行为符合情节严重情形,并将相关案件线索移送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2024年3月,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依法对该公司作出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的行政处罚。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共8起,具体包括:遵义市顺畅捷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案、临猗县大运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案、成都佑德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机动车排放检验报告案、芜湖市子量检验有限公司出具虚假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案、中首检(深圳)珠宝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检测出具鉴定证书案、河北润利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案、玉林市天雄汽车检测有限公司以欺骗手段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案、内蒙古联顺工程检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欺骗手段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案。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