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据空气能源网小编了解,自2013年到2018年,在全国GDP增长39%,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1%和83%的情况下,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反而实现了大幅下降,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
不过,相关报告中同时披露,当前中国尚有6成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仍未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每立方米10微克的准则值仍有较大差距。
在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7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我国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区各部门强化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提升空气质量,专家建议针对空气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城市建立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效机制,要求未达标城市政府组织编制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空气质量达标期限、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
此外,应将加快形成源头防控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破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必须将污染防治的重心前移,加快形成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产业布局调整方面,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应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条件,推进产业布局的优化。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以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大天然气和电力供给保障力度,增加的天然气主要用于散煤的替代,重点区域完成散煤清零攻坚行动,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率先实现突破;对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的居民,要在气源、电源及价格上予以保障,确保供得上、用得起。还要通过出台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政策,培育公众形成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空气能源网小编认为,从目前来看,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仍任重道远。政府及社会各界需持之以恒地抓好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与推动,加大绿色环保产业的投入与开发,提高生态绿色发展意识,大力推广空气能等清洁能源,加快煤炭治理和能源替代,让更多城市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的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