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是一个彼此依赖的有机统一体。只有在生态上添活力,才能在发展上增动力。中国不仅辩证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关系,也在多个层面积累实战经验,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注脚。在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热潮。
生态成为永续动力
“生态优先原则与经济优先原则相对,体现为生态规律优先、生态资本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三个层面,”近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秘书长庄贵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生态优先原则的提出着眼于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间的冲突,将生态优先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石和现实依据。”
|
四川广元市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近年来,广元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促进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在农业的发展上,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在工业上,严格把关,不发展那些对环境破坏大的、污染物排放多、污染物治理难度大的产业;在服务业上,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发展旅游业和康养业。
向高质量发展前进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关于绿色发展,中关村绿色发展新型智库专家、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良告诉笔者:“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调查发现,祁连山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2017年开始,祁连山沿线各地政府采取封堵探洞、回填矿坑、拆除建筑物以及种草、植树等综合措施,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引导农牧民搬迁……在经历“环保问责风暴”后,祁连山沿线各地在绿色发展的全新定位中,逐步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转型之路。
种种例子表明,那些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绿色发展,已经从曾经的选择题变为现在的必答题。
庄贵阳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首先是从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其次,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增长,更要重视环境的保护、社会文明的提升以及社会治理的完善等,也就是更加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李金良向笔者介绍了浙江省丽水市绿色发展的几个典型模式。如“丽水山耕”模式,通过品牌带动服务的模式整合丽水市优质的农业资源,形成各方面合力,推动丽水市生态精品农业的发展;在“国镜药业”模式中,上市公司科伦药业并购丽水市所属龙泉市国镜药业,主要是因龙泉生态环境优越,降低了过滤器更换周期,系统维护费下降近60%;而“古堰画乡”模式,则是用画来记录绿水青山,挖掘古堰文化,通过文化艺术来推动地方发展。丽水市的绿色发展模式,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丽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