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制 > 舆情播报
投稿

殡葬7月1日起一律火化?媒体:改革一定要如此“跃进”?

2018-04-18 15:44:59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铅山推进殡葬改革初衷虽好,但安庆之事,殷鉴不远,违背客观规律、罔顾民众情感的“一刀切”,意图速战速决,本身就不符合社会规律。

文 |思凝

文 |思凝

“2018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棺木收缴,实现棺木处理‘三无’目标:即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销售。”“今年7月,全县将集中开展 ‘零点行动’,全县范围内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员遗体一律火化。”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网络上流传一份《致全县城乡居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引发热议。该公开信的落款为“铅山县绿色殡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当地媒体、官方网站的报道中也确认了公开信的真实性。据悉,这是今年以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启动殡葬改革工作的一部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4年前,安徽安庆殡葬改革“跃进”的教训。2014年3月,安徽安庆下发通知实施殡葬改革,要求从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改革政策公布后,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

虽然当时地方官员否认了自杀和殡葬改革的相关性,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殡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政策推行过于迅速,致宣传、教育不到位;基层强行收缴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当地重土葬的传统习俗也令老人心结难解。

 ▲2014年5月24日,安庆市桐城新店村,40多副棺木被砸坏后,扔在村边的荒地上。 图/新京报网
 2014年5月24日,安庆市桐城新店村,40多副棺木被砸坏后,扔在村边的荒地上。  

丧葬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丧葬仪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深入传统、文化基因之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我们往往把拒绝火葬归于观念落后或是科学知识的匮乏,认为一些老人不过是没有读过书的“老封建”,但其实“如何对待死亡”的命题关系到复杂的情感,甚至是人类本能。将深层问题“表面化”,试图在几个月内速战速决,不是一种务实的改革思路。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用更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死亡,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绿色殡葬。作为移风易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积极倡导绿色殡葬。但即便有好的政策初衷,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民众的情感和接受程度。尤其是“收缴棺木、一律火化”一类行政行为很容易引发阻力,殡葬改革更需要缓步慢行,以耐心做工作、加强宣传、分步推进等方式取代“一刀切”。

▲安庆市桐城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为了能睡棺木安葬,四次喝农药自杀,后被抢救过来。图/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摄
▲安庆市桐城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潘秀英为了能睡棺木安葬,四次喝农药自杀,后被抢救过来。图/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摄

更何况,铅山县的“一刀切”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吗?一方面,2015年江西公布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调整划分方案,上饶等4个设区市并非是完全的火葬区。上饶市针对方案做出的调整中,铅山县也并非全县域“火葬”。

再举例说,铅山是畲族的聚居区,畲族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的习俗。国务院的《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之后国务院还专门就此发过条例解释:在殡葬管理中要尊重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自己丧葬习俗的自由。而铅山“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一律火化”的指令显然有违条例精神。

总之,推进殡葬改革初衷虽好,但安庆之事,殷鉴不远,违背客观规律、罔顾民众诉求的“一刀切”,意图速战速决,就不符合社会规律。 

责任编辑: 孙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