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徐婧)北京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主会场活动26日在颐和园开幕。活动上宣布了“2022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包括来自6个国家的13个项目。其中,来自中国的福建南天寺保护项目、上海贵州西里弄项目、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性项目、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等4个项目获奖。
本次活动以“下一个50年:挑战与发展共存的世界遗产”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承办。活动旨在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向国际国内公众全面展示北京作为全国最早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的城市参与《世界遗产公约》的辉煌历程,共商下一个50年挑战与发展共存的世界遗产工作,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利用贡献力量和智慧。
北京是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数最多的城市。1987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标准不断提高遗产管理阐释水平,逐步形成包含多元主体、多元资金、多元价值的北京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逐渐打造出“世界遗产在北京”的文化品牌,使世界遗产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最耀眼的金名片。

活动中,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发布《世界遗产在北京》手册。据了解,这是北京首次以“世界遗产在北京”为品牌,整体推介北京地区世界文化遗产。意在向全社会直观地展示世界文化遗产魅力,形象地表达每个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向关心、热爱和保护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士致敬。
本次活动首次发出成立“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联盟”的倡议。倡议面向北京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保护的新起点,提出“五个坚持”,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北京地区世界遗产地的凝聚力,展示保护成果,积极汲取世界文化遗产在价值认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宝贵营养,互学互鉴,实现创新性发展,还将努力为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整体群落、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社会发展共荣共生提供“北京模式”。
活动还展示了北京遗产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线上主旨演讲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介绍了历时三年承担完成的北京市文物局“首都核心区整体保护之遗产价值研究”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汤羽扬全面介绍了北京在长城保护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卓有成效的保护成果。
活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处主任景峰先生宣读“2022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奖结果,表彰亚太地区为遗产保护修复做出巨大努力和杰出贡献的个人与机构。评奖结果包括6个不同国家的13个项目,其中,来自中国的福建南天寺保护项目、上海贵州西里弄项目、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性项目、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等4个项目获奖。
本次活动得到了有关世界遗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未来的遗产保护工作中,北京将进一步与国际遗产组织加强联系,增强互动,积极落实以遗产合作为主导的国际文化交往,以世界遗产为桥梁,推进文明互鉴走深走实。(完)

2022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在京发布
世界杯史上首个女性裁判组登场
数字赋能!山东海阳为乡村振兴插上“智
带您走近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
深化打造特色党建工作体系 为铁路综合
“平均年龄最大乘组”,他们的追梦故事
街头送“礼物”
多国竞相参与,无人潜航器成为水下战场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
习近平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进博会荟萃全球美味
红月亮邂逅天王星
全球拍天宫|守望家园,中国航天员首次
趣味运动会 迎接丰收节
震区里的中秋节爱心课堂
夕阳西下好“风景”
中央档案传来:毛主席三份亲笔批复铁证
江青临终遗言想葬在山东老家,女儿李讷
在华留学生的京剧情缘
打工妹“从脚做起”获评省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