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今日作家
投稿

致敬美好

2025-01-11 00:56:11 来源:今日报道网 作者:祁云奎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像一个个金色的精灵,在柔和的灯光下,一点点醒来,舒展,绽放,铺开,从一朵到一行,到一排,再到一片,最后整个大棚都金光闪耀。那种黄,是有灵魂的。遇见它,三分是缘分,七分是艺术的发挥。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境界。
 
  又像是一场翩翩起舞的浪漫之约,弥漫的水蒸气,细腻的风,草木散发的淡淡清香,在这梦幻般的起承转合中,一个个生命不断从诞生走向成熟。
 
  2024年大雪节气过后,笔者随作家采风团一众走进这里的大棚,亲眼观赏了这令人惊艳的一幕。
 
  这些如小菜花状的“金疙瘩”,名叫黄金耳,它们整个生长期只有30天左右。成熟后的黄金耳每一朵在3两左右,是食物中“贵族”。它富含金耳多糖、金耳胶质、胡萝卜素,以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既是一种高品质食材,又是一种天然的营养滋补品,被誉为“菌中燕窝”“菌中人参”。
 
  这个地方,有黄金耳生长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环境。这里地处大山深处,养殖大棚旁边就是清粼粼的潘河崖水库。这个水库,是上游玉河泉、拔槊泉两个山泉汇流的结果,而水库本身下面也有一个山泉,这就造成了它一年四季水源丰沛,涌动不息。有水的地方,就是文明欢腾的地方。由于水库周边环境好,在这里不仅能见到桃花水母,到夏秋季节,还能欣赏到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
 
  这个地方,土地虽略显贫瘠,但土壤很干净,没有重金属含量,而且昼夜温差大,是黄金耳生长的理想之地。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沉沉入睡,自由地生长,长出的黄金耳才能有黄金一样的品质和品相。
 
  这个地方,就是“一亩金耳农场”。它距离山东省会济南有十几公里,坐落在济南历城区彩石街道潘河崖村外一个水库旁边。
 
 e7cd7b899e510fb353dd5687be4ac79ad0430c65.webp.png
 
  农场的老板叫王平,他看上去有50多岁的年纪,1米7的个头,肤色黝黑,身材敦实,言谈话语之间,给人一种稳重、亲和的感觉。
 
  5年前的一个初夏时节,王平得知他的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在云南昆明建了一家食用菌基地,并且干得风生水起。那时,正苦于找不到合适创业项目的他,便千里迢迢前去拜访。
 
 b8389b504fc2d562a19f08b881689fe077c66c5c.webp.png
   
  在招待他的晚餐中,有一道菜让他眼前一亮。这道菜,就是黄金耳蘸料。他吃过后,连声叫绝,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好项目”吗?
 
  王平是潘河崖村里公认的“小能人”。在村民眼里,遇到再难的事情,他都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回到村里,他很快就流转了20亩山地,创办了“一亩金耳农场”种植黄金耳。那年的5月份,他第一次种了10多个菌包,边干边摸索。结果,第一茬试种很成功,接着他又种第二茬,又成功了。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他,由于没掌握好水喷洒的要领,结果在种第三茬的时候,遭遇了失败。“黄金耳生长对水的要求特别高。光有好的水质还不行,还必须是以雾化水的形式进行喷洒,绝对不能形成水珠。一旦有水珠,就会造成喷洒不均匀,容易溃烂。”提起那次失败,至今他仍感到心有不甘。
 
  试种取得一些经验后,王平信心大增,一期建了8个黄金耳大棚。“这8个棚一年下来,能采15万斤左右!”说起黄金耳,王平滔滔不绝,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他说,一般说来,黄金耳采摘两个月一茬,每一茬采摘完,腾空的大棚都要用石灰水消毒一遍,再晾晒一段时间后,才能使用新的菌包进行栽培。黄金耳使用的菌包,又叫培养基,主要原料是棉籽皮、木屑、麸皮、白糖等。随着黄金耳的一茬茬出棚,那些淘汰下来的菌包,便成了蔬菜生长的天然好菌肥。
 
 810a19d8bc3eb135f9d6edd7c067a7dcfc1f44d5.webp.png
   
 王平绘声绘色的描述,让我们进入一个别样的世界:黄金耳从菌包长出后,先是乳白色的一个个小球状,在经历了30天的灯光照耀下,那些小球才一点点的由乳白变成金黄,最后形成一种满眼金黄的气势。不过,有气势归有气势,它却娇贵的很。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在一些细节上把握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比如:它的黄金颜色是用灯光照明调节出来的。它不能见阳光,一见阳光就会发黑。所以,它的生长对开灯时间、通风、湿度、温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王平说,这种感觉都在手上,更在心上。
 
 比如,脸上涂抹了化妆品的外来人员,是不准进入大棚的。有一年夏天,一位在大棚里搞网络直播的姑娘,由于脸上化了妆,致使黄金耳受到感染,一下子就坏了100多斤黄金耳。当时,王平很心疼。为了不让这样惨痛的教训重演,他就制订了一项“铁规禁令”:涂抹了化妆品的外来参观人员,从此一律不准进大棚。
 
 再比如,黄金耳对大棚外面的环境也很敏感。一次,农场工作人员在地里点燃杂草驱赶蚊子,大棚内不小心进了烟,结果造成里面部分黄金耳颜色变黑。
 
  张元华是潘河崖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王平创业的鼎力支持者。他对王平的评价是:“有爱心,有毅力,有办法,不服输!”
 
  村里人说,王平每天的忙碌,几乎都是从踏进农场的那一刻开始的:洗手,问情况,换衣服,进大棚,装货卸货,接待参观者,回答客户的各种询问……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离不开黄金耳了。他感觉黄金耳生长的每一个瞬间,都与他灵魂相通,心心相印。
 
  对王平来说,他不仅能听得懂山里的风,地里的庄稼,水库里游的鱼,更能听得懂黄金耳生长中的每一次变化。一路走来,他内心对此有太多的感慨。他忘不了最初建黄金耳大棚时的担惊受怕,那时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农场,连上趟厕所离开一会都怕出问题。晚上快十二点回到家,睡到下半夜两三点又醒了。于是,他就又回到农场,进大棚查看一番才放心。这样的日子,他在经历了半年之后,渐渐有了一些经验,也掌握了黄金耳的生长习性,夜里睡觉才踏实了许多。
 
 8601a18b87d6277f6088a4224e41103fe824fc9f.webp.png
   
 现在,黄金耳作为一种高品质食品,正在走进城市各大酒店,走进居民家庭,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十分受欢迎的美食。
 
  在王平看来,黄金耳能在家乡种植成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钻了这些年的大棚,他没太考虑如何多赚钱的问题。他想得最多的,还是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他种植出的这份美好。事实上,我们应当感谢他,在当今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他却用一颗爱心,在农业领域种出了高品质,种出了健康营养,种出了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份美好。
 
  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越是没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生意就越是火爆。慕名而来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随着市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他每年为村集体的创收都不下16万元。
 
  2022年4月,大山里的树叶刚刚发芽,“一亩金耳农场”就迎来了两位特殊客人。一位是出口商,还有一位日本客商。考察结束后,日本客商竖起了大拇指,并与农场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
 
  那天的采风活动即将结束。在离开“一亩金耳农场”之前,有人问了王平一个问题:“眼下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本想他会说是卖了多少货,建立了多少客户,或者是赚了多少钱,没想到他是这样说的:“客户一句赞美的话,都会让我高兴好几天。”
 
  言为心声。让别人享受美好的人,他自己也一定会收获美好。(祁云奎)
 
 
 
责任编辑: 王薛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今日报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今日报道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今日报道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6 鲁ICP备1604352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402000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