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据聊城新闻网史奎华2016年5月9日报道:2016年5月4日,笔者在济南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采访中国骨刻文字破译和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丁再献时,有意外惊喜。原来早在2012年3月12日,古文字音乐专家、原山东音像出版社社长张金栋先生慕名找到丁再献先生,他拿出两份材料,一份是明朝才子张天瑞《借字藏头诗》(张金栋隶书手抄本),一份聊城新闻网新闻稿。
此前,张金栋先生为丁再献集东夷骨刻文创作的诸多诗词用古音乐谱曲,曾多次在不同场所演奏,受到中外古音乐专家的高度赞扬。

张天瑞,明成化辛丑会试第二十五名,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注释:
张天瑞诗四首为七律,用小楷书写。七律为56个字,张天瑞诗原稿每首为49字。为便于后人解读,作者在每首诗中提供了阅读顺序标记。
据张金栋先生介绍:张天瑞为第五世,张金栋为第十九世,按照张天瑞的辈分排序,张金栋是张天瑞第十四代孙,所以张先生将研究其老祖宗文化列为他的重点工程。张金栋先生说:他查阅了古今文化诗词名人公开发表的著作,这种借字诗表达方式,仅张天瑞一家。从他多年掌握的资料看,解读者还没有发现,所以只有冒昧的请丁先生来解读了!
第一首为左旋,萧韵借字藏着头诗。

张金栋先生隶书手抄本(第一首)
张金栋先生说:我曾拿着其中一首诗说,这首诗在聊城无人解读,他又找到几位大学教授均不知怎么读。听朋友介绍和媒体报道后慕名找到丁再献先生,特请他为其解读一下!
丁再献先生凭着多年对格律诗词研究的知识,当时将其基本读出,经第二天与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勇等进一步考证后写出了解读释文。现呈献给大家,以了却4年前读者的不解之情,权当后续报道。
2019年1月15日上午,张金栋先生再次来访,交谈得知先生七年前拿来的为其中一首,家里还有三首,请丁先生一并释读。随后,将张天瑞手书稿图片发来,方知从前将张先生隶书手抄本中第一首倒数第四字错读为雪,对照原作才知道是云,今日更正。
经过辨识,第二首与第一首形式一致,为左旋,萧韵借字诗。第三首同为左旋,借字诗。第四首为右旋,借字换(转)韵诗,首句未入韵;催韵转萧、朝韵,又转旗韵,换韵两次。下附张天瑞小楷原作复印图片:

其一:
为谢先生早赴招,
高浑不怯吟萧萧。
萧宾廖唱须佳节,
节席留连在此朝。
馆兴浓毫毫涸砚,
床酣饮量量欺瓢。
楼楼又转东楼上,
扫扫云藍一个貂。
此诗之第二种读法:
为谢先生早赴招,
招高浑不怯吟萧。
萧萧廖唱须佳节,
节席留连在此朝。
朝馆兴浓毫涸砚,
砚床酣饮量欺瓢。
瓢楼又转东楼上,
上扫雪蓝一个貂。

其二:
步上东楼眼四招,
公江汉汉也通萧。
萧蒿不剪丛丛是,
是月中天万万朝。
朝二阑干思摘斗,
斗千风月肯忘瓢。
风风又报寒消息,
笑笑无钱可买貂。
此诗之第二种读法:
步上东楼眼四招,
招公江汉也通萧。
萧蒿不剪丛丛是,
是月中天万万朝。
朝二阑干思摘斗,
斗千风月肯忘瓤。
瓢风又报寒消息,
息笑无钱可买貂。

其三:
棹歌声起波文动,
动学翩书夜未眠。
俗俗熙熙遵至治,
星星皎皎焕中天。
平平风景絃歌盛,
德德工夫礼让先。
坐坐捲簾无限意,
同同流水两悠然。
此诗之第二种读法:
棹歌声起波文动,
动学翩书夜未眠。
眠俗熙熙遵至治,
治星皎皎焕中天。
天平风景絃歌盛,
盛德工夫礼让先。
先坐捲簾无限意,
意同流水两悠然

其四,就不好对了!
丁再献先生说:这仅从自己所掌握的诗词格律基本特征和粗浅认识而读,由于学识浅薄,解读不一定准确,也有可能起到误人子弟的反作用。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既然自认为已解读出来,并得到了张金栋等先生的认可,但还是忐忑不安,还是红着脸拿出来晒一晒,权当一个逗乐吧。此为一家之言,因此也请大家参与讨论,希望出现更准确的解读,给这位探花的后辈们一个更加满意的答卷。我也仅仅从借字或顶针的方式来读,例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及下句首字接上句末字等诸多诗词佳句启发,但很可能还有其他解读的方式。
有道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后来真有一位后生发表看法认为:可用拆字法解读,即将一个字拆成两个字,这也很有意义。我想,不要非分出谁对谁错谁伟大,甚至相互批判,更甚者给予人身攻击,这权作玩是个文字游戏!
张天瑞简介
张天瑞(1450~1504),字文祥,一作天祥,号云坪。山东清平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辛丑科王华榜进士第三人。
张天瑞自幼颖悟,读书过目就能记忆,喜好诗文。14岁时为生员,知县听说他十分聪慧,出题令其赋诗,张天瑞应声立就,人人惊异,都预言他将来必成大器。
成化十三年(1477),张天瑞乡试获得第三名。成化十七年(1481)会试后,殿试又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撰《宪宗实录》。弘治四年(1491)八月,升侍讲,充经筵讲官。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升左春坊左庶子。一有闲暇,便以修学著书为事,所著多明经术,关系治道之言
一次,英国公设宴。席间,屠都宪赋“貂”字韵诗,参加宴请的宾客无不赞誉。张天瑞也不示弱,酌酒挥毫,不假思索,竟在席前和了四十二叠前韵,满座皆惊,由此诗名大噪。有人欲为难张探花,以四韵律诗期以时限,令作百篇,张天瑞亦挥笔立就,以至供韵不及,使出此主意的人十分尴尬。张天瑞不光诗文好,还有经济之才,可惜未得施展。
同科状元王华、榜眼黄繤,皆与张天瑞为莫逆之交。张天瑞主修张氏族谱完成后,王阳明、杨椒山两位先生都愿意为之作序。弘治十七年(1504)八月,张天瑞去世,人们都为之惋惜。孝宗遣使祭葬。
著有《云坪集》四卷、《经筵讲义》一卷、《东宫讲章》一卷、《云坪遗诗》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