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兔年春晚小品《坑》全程满是笑点,辛辣讽刺了少数干部的“躺平”现象。“躺平式干部”看似人畜无害,实则遗毒不浅,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损害民生福祉,值得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综合施策,及时填上“躺平”干部留下的“坑”。
“躺平”干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动”。有的是“脑子”不动,不研究事、不思进取,善于当只看不想、甩袖旁观的“看客”,对头顶的职责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有的是“标准”不动,工作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差不多”都行,怕改革创新麻烦费事,工作长时间“原地踏步”、毫无起色。还有的是“干劲”不动,面对再重要的事项打不起精神,面对再急切的事项紧张不起来,面对原则性再强的斗争硬气上不来,干什么事也暮气沉沉、无精打采,不出力不使劲、无斗志无激情……党的事业要发展、基层民生要改善,都不能允许干部“不动”,必须旗帜鲜明向“躺平”亮剑,推动干部队伍“动”起来、干实事,转作风,有作为。
整治“躺平”现象关键是摸清症结,对症下药,边治疗边补救,让“躺平”干部积极作为。针对缺乏干事信心、干劲不足的干部,要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和理论武装,锤炼干部的思维方法,补足精神之钙,持续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保持对各项目标任务的定力和执着。针对创先争优精神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的干部,要建立寻标对标机制,组织干部看齐借鉴行业系统一流标准,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制定任务目标,并向群众公开承诺,激发干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针对推脱绕躲、滥竽充数的干部,要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机制,多采取量化指标、分类考核,让不同类型、岗位、级别的干部可对比、能排名,让不为慢为的干部原形毕露、无缝可钻,倒逼履职尽责、有所作为。针对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的干部,要强化重点岗位监督和日常监督,综合运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任期审计、党建述职、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等,发现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明知故犯、顶风乱纪的从严惩处,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决不允许尸位素餐、在岗不为。
干部从“躺”发展到“躺平”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状态,评判确认“躺平”病态要辩证剖析、审慎定论。对干部遇到工作卡壳梗阻、家庭遭遇困顿,出现暂时推进任务不力的情形,不能简单武断通报批评甚至问责处理,而是要多些换位思考、心理慰藉,切实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上下联动、基层创业中锤炼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风。对干部因为先行先试、应急避险等原因出现工作失误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健全完善容错免责、纠错防错机制;对遭受诬告陷害的干部公开澄清说明;对处理影响期满、且表现一直优异的干部大胆起用,激励干部保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锐气。担当是常态、“躺平”是例外,如果一个单位“躺平”现象比较普遍,还要深挖追究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严格落实各项激励关爱措施和基层干部福利,督促领导班子落实谈心谈话、民主集中制、党务公开等制度,铲除“躺平”现象滋生的土壤,推动形成干群一心、同频共振、团结干事的良好生态和创业氛围。(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