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不少家长无奈地发现,自家孩子仿佛和网络“绑”在了一起。假期即将结束,家长应如何改善孩子沉迷网络的现状?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健。
王健介绍,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互联网即时反馈与奖励机制的吸引力、未成年人的社交需求、自制力尚未发育完全、其他趣味活动的缺乏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不足等原因。孩子沉迷网络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解决时,可能会沉浸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同时,面对挫折,网络游戏便成为了孩子疏解的方式,虚拟环境中的成功可以暂时补偿现实世界中的挫败感。
“不要一味怪孩子为什么沉迷网络游戏,先问问家长自己能不能放下手机。其实,家长也未必能放下。”王健强调,对于孩子沉迷网络的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电脑。想要孩子科学使用网络,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律的好榜样,做到科学、限时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以此来影响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家长除了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摆脱网络世界?对此,王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调整认知,稳定情绪。家长切勿焦虑、急躁、发脾气,否则这种情绪很容易反射到孩子身上,不利于亲子关系。家长应客观看待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的影响,如适度适当玩游戏可以使孩子反应速度更快、记忆力更好,还能舒缓压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耐心沟通,正确引导。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感受与想法,并进行正确引导,寻求合适、多样的替代方式满足其需求。例如,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计划户外活动、读书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现实活动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快乐。
三是调整策略,疏堵结合。家长应先了解并接纳孩子当前的状态,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关于上网的时间管理,应逐步递减,避免孩子因突然断网而致报复性重复依赖。例如,家长可以先与孩子协商每日上网时间,并逐步递减。如果能够做到,就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适应后,再以同样的方式进一步减少上网时间,直至达到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不仅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而且也在逐步加强孩子的自律意识及自控力。
四是及时就医,系统诊治。若孩子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且连续超过3个月,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可能已达到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对于伴有冲动行为、情绪失控等影响亲子关系和社会功能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诊治,必要时考虑药物治疗,并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仿生人形机器人引关注
暖心!札达县公安局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一
教培的春天又来了?
中国成功在大型煤田沉陷区上种植水稻
最新!特朗普称已接受9月10日美总统大选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烟火乡愁世遗城
中国从泰国引渡一名特大经济犯罪嫌疑人
游泳——全国夏季锦标赛:孙杨获得男子
首只在俄出生大熊猫“喀秋莎”迎来周岁
中乌外长今天举行会谈!
今年这些高校学位服上新!
多姿多彩的端午假期
幸福牵手“520”
让微笑 传递爱
兰州:黄河之滨流光溢彩迎五一
山东莱阳万亩梨花惹人醉 民众着古装游园
同胞生命重如山——纪念我国援阿员工遭
陪郁文畅游大明湖
“圈不住”的奥运冠军邓雅文
二十二年间 这家面馆送出六千多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