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里名流进老家,
      传承历史振中华。
      东夷骨刻书成早,
      引得文人笔下夸。
  东夷骨刻文集诗一首,时在甲辰端午前,沂南乡土文化传媒中心组织名作家、名书家,走进我的故乡张庄镇辉山村釆风,急就而作,于泉泉历山名郡  丁再献
  附丁再献先生用骨刻文书法急就而作的书法作品:
  6月4日上午,身居济南的丁再献先生在得知沂南县乡土诗文化传媒中心组织诗人、作家、书法家走进他故乡辉山村采风时,心情非常高兴,急就作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据沂南乡土诗协张安祥会长介绍:辉山村是丁再献先生的故乡,丁先生是从辉山村里走出去的文化名人,是中国骨刻文破译第一人。他与家兄丁再斌共同破解了骨刻文900多字,为东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丁再献先生始创的骨刻文书法古朴高雅,更是深受业界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其影响力远播海内外。作为家乡的文化传媒,我们有义务全方位多角度向社会进行宣介。

  山东省沂南县张庄镇党委副书记程建风、文化站长邢淑红、县派第一书记龙祝庆、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发及村两委成员对采风团的到来深表热烈欢迎和感谢。在村书记刘庆发的引导下,采风队员们参观了丁再献骨刻文书法艺术馆、村东汶河湿地及村容村貌,釆风会上,刘书记详细介绍了文化名人丁再献为家乡辉山村所做的突出贡献及辉山村概况和远景规划,他说:如今的辉山村正借助名人效应,全力打造文化名村,文化兴村,引领群众走向共同致富之路。

  骨刻文是指东夷人首创并在兽骨上刻画的图文符号,在山东集中发现,东夷人5000年前后所初创,是目前中国最早,可系统识别的文字,因此统称为东夷骨刻文字。骨刻文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是汉字的主要源头,也是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丁再献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诸先生。多年致力于东夷文化研究,率先系统破译出了一批东夷骨刻文字、始创了骨刻文书法艺术,发表了大量东夷文化论著,被媒体和业界誉为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骨刻文书法泰斗、著名文化学者。(刘唐山)

南京:城市“钢铁森林”间有座“生态鸟
金沙江被弃渣污染 张家界长出“垃圾山”
多姿多彩的端午假期
全国部分地区高考结束
金价大跌,“一克便宜了70元”
端午民俗与“粽”不同 趣味多多
家国端午 传承技艺|端午做香囊 “香”
  政府推动,济南立和中医院携手打造养
习近平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会谈
李强会见韩国总统尹锡悦
幸福牵手“520”
让微笑 传递爱
兰州:黄河之滨流光溢彩迎五一
山东莱阳万亩梨花惹人醉 民众着古装游园
走进昆明植物园“扶荔宫”
 敢教日月换新天——追踪当年兰考人民冬
 兰考人民的贴心人----追记焦裕禄访贫问
20年40万份手写处方单 他是村民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