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撰文提出的。毛主席在文中谈到,共产党及共产党的军队,是完全是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由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宗旨,核心纲领。
那究竟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呢”?“人民”是个广泛的范畴,应该是指一切劳动者及社会大众。而“服务”应该是实在的做事,尽自己的职责去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做贡献。由此,“为人民服务”就是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为社会大众办实事。归纳起来,应该是“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帮人民解难、让人民满意。”
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曾经涌现出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还有各个行业的劳动模范、社会道德模范,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表。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更是涌现出像周永开、卢永根、张桂梅、张富清等一批有党性、忘小我、能付出、不停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中,在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美丽乡村中,在我们身边,也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建设领头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付出,真心实意地带领乡村搞建设、促发展,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为人民服务”!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杏山村的支部书记张英伟,就是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带头人。
杏山村位于宁阳县葛石镇镇政府西北方约7公里,人口约1000余人,早年为贫困村,交通不发达。张英伟于2017年任杏山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一穷二白,连一条水泥路也没有的杏山村,张英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一方面发动群众,动员全体村民出义务工,一方面四方筹资,自己垫支约15万,于2017年8月动工,年底修建完村内第一条1100米长的水泥路,迈开了杏山村乡村建设的第一步。
杏山村有一处宁阳八景之一的遗迹“杏岭丹霏”,但由于历史原因,杏岭后来不再丹霏,因为在1939年杏山打过阻击战,一片杏林毁于战火。张英伟生在杏山,长在杏山,他抬首就能望到苍茫的山峦,低头就想到如何发展杏山的经济,如何能让杏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杏山,他于2018年外出考察取经,引进栽培了约2400棵珍珠油杏,从此,每年春天,杏岭可再现丹霏一片,而且在2024年,珍珠油杏挂果了,黄彤彤的杏子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农村发展建设,吃水是个大问题,杏山早年没有自来水,百姓吃水很困难。张英伟有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会看水源,杏山地下水丰富,水质好,他于2018年上山找到水源,打了两口深井,引水下山,又申请了县里的自来水农村改造项目,管道入户,家家户户不花钱吃上了水,解决了杏山村400多户老百姓的饮水问题。为了保护水源,利泽后代,张英伟又率人打了40米*50米的蓄水池,以储存地下水,免去了水源枯竭的后顾之忧。
杏山村是个山区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村内空巢老人多,年龄70岁以上老人有110人,行动不便,吃饭是个大问题,很多老人做一顿饭吃一天,尤其是冬天,一个人冷锅冷灶冷饭过一天,以至于有的老人在孤独无助加疾病的折磨下,失去生活的信心。张英伟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在和村“两委”开会商讨后,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在县政局、镇党委镇政府多方支持努力下,2023年1月,投资约26万,建设开办了杏山村幸福食堂。
幸福食堂建在杏山脚下,宽敞明亮,干净卫生,可容纳60多人吃饭。张英伟的爱人徐丽敏身先士卒,做起志愿者,带领村内十几名残疾人,各尽其才,各用其力,让来幸福食堂吃饭的老人每天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外有炒菜和糊豆。而关键的是:杏山幸福食堂的饭,不是只吃一顿,不是只吃一天,从开建伊始,一顿不落的坚持到现在!一个穷山村,能把这顿饭做好并好久,真不是简单的事。支撑张英伟的大概有三点吧!一是博爱之心。张英伟是个朴实的农民支书,他没有渊博的学识;二是村经济实体的架构互补。张英伟早年头脑灵活,开办养牛场,当选村支书后,时刻没有忘记发展村经济,先后开办了杏山益民粮食种植合作社、面粉加工厂、面条加工厂。为了幸福食堂这口饭能顿顿落到老人口中,他采取经济循环、效益互补的方式,始终让幸福食堂炊烟袅袅!老人们笑颜常在!说起民张英伟发展村经济的艰辛历程,不是三言两语,看他左手断臂再接和腿上触目惊心的大伤疤,就可知他在其间不仅苦了心智乏了其力,也历经了生死的考验!但做为一个共产党人,做为一个新时期的农村党支书,他百折不挠,无怨无悔的闯了过来;三是幸福食堂得到县民政局、镇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组织的大力帮助,你若为善,光环自带,社会和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2017年上任伊始,从泥泞崎岖的乡间土路开始,到2024年今天杏林得以芳菲,山泉水流入百姓家,水泥路铺设达5600平方,村里合作社的粮食经自已工厂加工成面粉面条,幸福食堂暖心暖胃,村民尊老敬亲,孝心盛行,张英伟这些年像青松一样,扎根于脚下的土地,身体力行,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个基层村支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在2024年5月26日我们参观完杏山村的幸福院———如康家园后,张英伟书记领着我们去瞻仰一下陈光指挥部的旧址时,路过一户农舍,门口坐着两位老大娘在聊天,同行的黄秀峰主编问道:”吃饭了吗?”
大娘笑吟吟地说:“没吃呢,不慌,家来客了,一会就吃,忒好了,直接去食堂吃就行,忒方便了。”
“能吃饱吗?”
“吃饱了,俺一顿能吃好几个包子呢!哈哈.....”
大娘爽朗的笑了。我回想着进村时那干净的水泥路、挂满金黄果实的油杏树,那大大的储水可达2000方的蓄水泥,食堂里老人们健康而又安详的面容,还有那数十位身残却又忙碌不止的残疾人.......这不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所期望的“人人都能吃上饭”吗?不就是习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期美丽乡村吗?而张英伟他这些年不正是在为人民做事,帮人民解难吗!而从人民口中,对以张英伟为首的村两委,确实也满意了吗!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从脚下说,从根本说,就大抵该如此吧!(刘荣华)